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的家乡位于东北的哈尔滨,在田间地头,有一种带刺的果实随处可见,当地的老百姓习惯的称其为“老苍子”。《神农本草经》因苍耳的植物叶片形似耳朵,故将苍耳子称作“耳”,由于药用部位是带刺的成熟果实,且果实成熟后颜色苍黄,因此就得来一个规范的学名——苍耳子。

苍耳子有什么作用呢?这就要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它的中药学作用原理,二是它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接下来,朱大夫结合中医理论,为您做全面准确的解答。
★味道苦辣的苍耳子
苍耳子生长到秋季果实成熟后才可入药,众所周知,秋季是干燥的季节,与肺气相通,禀赋了秋季的燥性苍耳子,形成了药性燥热的药性,味苦,性温是是主要的气味特征。苦能燥湿,温能散寒,苦温的药性可以燥化寒湿。

苍耳子,气味甘温,外多毛刺,故有小毒,花白实黄,禀阳明燥金之气。金能制风,故主治风头寒痛,谓头受风邪,为寒为痛也——《苍耳子》

★苍耳子的副作用应引起重视
苍耳子具有祛风除湿,通窍止痛的作用,但是它有小毒,毒性主要体现未经炮制的苍耳子和长期错误的使用后,反应出的肾脏毒性,实验证明,苍耳子对人体的肾小管损伤作用明显,具有远期毒性,有些慢性鼻炎病人用苍耳子榨油,在鼻腔内外用,如果长期使用,鼻黏膜吸收入血,对身体产生伤害。尤其是老年人,或者慢性肾病,以及儿童不可以长期的使用苍耳子制品,以免发生肾脏毒性,引起血尿,蛋白尿的副作用。头风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去风明目,养血,暖腰膝,及瘰疬疮疥,亦治鼻渊——《景岳全书•苍耳子》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