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有汉族人吗(有哪些区别)
其他网友观点蒙古国主要使用的是西里尔蒙古文,这种文字是蒙古国独立后借鉴俄文发明的字母文字,1937年开始推广,1946年起正式推行。但是,蒙古国并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回鹘式蒙古文,只不过仅限于学术研究,一般老百姓是不用的。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国开始意识到在国内恢复传统蒙古文的重要性,这对他们传承民族历史、方便与中国交流有重要意义。2014年蒙古国决定,于当年在公文中恢复传统蒙文,并在2020年前彻底废除西里尔蒙古文。到时候蒙古国人民和我国内蒙蒙族就可以进行流畅的语言文字交流了,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其他网友观点分分合合,蒙古都不曾真正与我国脱离关系,但就因为苏联贪婪的欲望使其将魔掌伸入了我国蒙古地区,促使外蒙古彻底脱离中国。康熙时期再次选择依附中国的外蒙古。乾隆到雍正时期封禁下的人心涣散但是由于清朝在治理外蒙古时,使用错误的政策,导致外蒙古人心涣散。 在蒙古人民艰难发展,对清朝统治哀怨不断时,沙皇俄国从北方入侵中国,将手慢慢伸进这个被清朝“抛弃”的蒙古。后又高价贿赂蒙古王公贵族,宣称尊重蒙古人民的风俗以及利益,与蒙古人民和平相处。本来就对清政府采取隔离政策不满的蒙古人民,似乎更愿意接受这个结果。 回鹘蒙古文:回鹘蒙古文是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时,让自己的崇拜者塔塔统阿帮助自己创造了蒙古文字,这就是老蒙文。其他网友观点其他网友观点其他网友观点其他网友观点其他网友观点其他网友观点其他网友观点
蒙古国和内蒙人民语言文字一样吗?有哪些区别?
我先来说说蒙古族历史上使用过的三种文字体系,回鹘(古维吾尔)式蒙古文、八思巴文(蒙古新字)以及西里尔蒙古文。
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前,蒙古族尚没有自己的文字。在征服乃蛮人过程中,成吉思汗发现乃蛮掌印官塔塔统阿,虽然被俘却依旧悉心守护着自己国家的印玺。
乃蛮人《辽史》称“粘八葛”,《金史》称“粘拔恩”,是蒙古高原西部势力最强大的游牧民族。
这让成吉思汗对他的忠贞非常赞许,在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塔塔统阿很有才华,《元史》称"性聪慧,善言论,深通本国文字"。
欣许之下,成吉思汗便让他为蒙古帝国创造一种文字,这便是所谓的回鹘(古维吾尔)式蒙古文,也是今天内蒙古通行蒙文的前身。
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蒙古族不再是发轫于北方草原的游牧部落,所需面对的人员和语言文字,也不再是之前简单的生活对话。
为了让蒙古文字能够和汉文、藏文、梵文及其他周边民族文字良好互译,在忽必烈的倡导下,元朝帝师八思巴在藏文的基础上创立了蒙古新字,既所谓八思巴文。
《元典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年)二月十三日,诏令施用蒙古新字(即八思巴文)。
“朕惟字以書言,言以紀事,此古今之通制。我國家肇基朔方,俗尚簡古,未遑製作;凡施用文字,因用漢楷及畏吾字以達本朝之言。考諸遼、金以及遐方諸國,例各有字。今文治浸興,而字書有闕,於一代制度實爲未備。故特命國師八思巴創爲蒙古新字,譯寫一切文字,期於順言達事而己。自今以往,凡有璽書頒降者,並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國字副之。”
从这份诏书可以看出,创立八思巴文第一目的是为了“译写一切文字”,作为各种文字的一个翻译平台来使用的。并且,在文书上“仍各以其國字副之”,实际上是一种并行使用的方式。
虽然并行使用,但必须承认八思巴作为元朝文献的首选文字,其正统性毋庸置疑,但以其来替代其他文字的使用几乎没有可能性。因为,当时蒙古帝国早已分裂,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早已各自为政,不可能奉忽必烈诏书一起推广八思巴文。这也是,其余国家范围内极少发现八思巴文遗迹的原因。
即便是在中原,八思巴文的推广也面临重重困难,以至于八思巴文推广两年后,依旧没有多少人掌握。1271年,忽必烈甚至下诏要求百官百日内学会八思巴文,官小的学会了可以升官,没官的学会了给官,不识字的学会了可以终身免除乌拉徭役。即使这样,被尊为“元国字”的八思巴文也始终没能在民间推广。
八思巴文封册
等到明朝崛起,元朝成了北元,失去了政权强有力的扶持,没有群众基础的八思巴也难逃末路,逐渐被人遗忘。
回到草原上的蒙古族重拾回鹘体蒙文,并将其沿用至今。有意思的是,回鹘体蒙文是以古代维吾尔文的字母来标记读音的蒙古文。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并没有多少变化,而今天的维吾尔人,已经采用伊斯兰教通用的阿拉伯字母来标记维吾尔语,回鹘体蒙文反而成了研究古维吾尔语的一种旁证。
17世纪时,回鹘式蒙古文发展成为两支,一支是通行于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现行蒙古文,一支是只在卫拉特方言区使用的托忒文。
这种托忒文由一位高僧在蒙古文基础上改制的,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卫拉特方言的语音系统,但也正因此,它只在新疆地区的漠西蒙古流行,东部蒙古地区几乎难寻踪迹。
蒙文的另一个巨大功劳当属启迪了满文,满族自从建州崛起时,也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1599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将蒙古文字母借来创制满文,俗称“老满文”。之后虽经过不断完善,但蒙文作为满文基础的特征并没有改变。
外蒙独立后,成为俄国的附庸,开始转向以西里尔字母拼写的文字。1946年起,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蒙古族全部转用了新蒙文,用来记录蒙古国通用的喀尔喀方言。
从文字学的角度上说,西里尔字母文字却有其优点,它能够比较清楚的标注音别,基本做到了“怎么说就怎么写”,且字母形体区别较大,各个分开,不易误读。
但不管怎样,推广西里尔字母书写的蒙古文,割裂了蒙古民族的历史,导致现在外蒙的人民很难阅读以前的历史文献。
另外,西里尔蒙古语在推广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俄语的词汇,而内蒙古的蒙语里面也加入大量的汉语词汇,这导致两边的蒙古族在交流时,各种互相看不上,都觉得对方不正宗。
1941年、1955年外蒙古纸币上的新旧蒙文
最后说一点感受吧!作为一个在内蒙长大的混血汉族,我恰好有好多蒙古族朋友,也接触过外蒙来的学生。
总体上来说,两边心里都有点看不上对方,总觉得自己是大汗正统。但内蒙古的蒙族即便再对现实不满,也不会选择去外蒙生活,除非脑袋被门挤了,按他们的话说:“算了吧,谁有好日子不过去过苦日子”。
反过来,外蒙来的除了觉得中国发达以外,也一样不觉得中国好,能感觉出很戒备的心理。这大概就是俄国在外蒙推广文化造成的结果。
独立思维、个人视角,我是头条号“藏地读行”,期待您关注。
各位爷,您要是看着觉得还中,要不尝试点个“赞”?!
我用人格担保,点了绝对不会怀孕!哈哈哈!
我在内蒙上过学,也接触过内蒙蒙族和外蒙留学生,下面简单的说说看。蒙古国和我国内蒙的蒙族同属一个民族,他们都说蒙语,彼此语言交流没有多大障碍,仅有口音上的区别。但他们使用的文字却不一样,无法进行书面文字交流。
我国内蒙古蒙族使用的是传统的回鹘式蒙古文,这种文字已经有近800年的历史。还有一部分居住于新疆的蒙族使用的是托忒文,和传统蒙文有些差别。
蒙古国最早在唐朝时期就属于我国,夹于俄罗斯与中国之间,后各方割据,再次被分裂出去,元朝时期又再一次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那么迫使外蒙古被分割出去的背后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随着清王朝的不断腐败,封建制度的不断衰落,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蒙古游牧民族内部又开始出现了分裂的痕迹。
漠南被并入中国,但漠北依据被分割在外,虽然在沙皇俄国与清政府共同打压下依旧游离,未有依附哪个国家的倾向。
1688年,面对强大的外在压力,喀尔喀各部贵族做出了重大决定。
由于与沙皇俄国文化艺术、风俗习惯、政治文明等都不同,他们选择了放弃依附沙皇俄国,再次回归到拥有共同文明根基的中国。自此,外蒙古在清朝时期再次纳入中国版图。
外蒙古自古以来也属于中国,与中华民族有着不可分割的感情。不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中国对外蒙古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个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国家,在清朝时期依旧归附我国,可以说整个外蒙古同胞在未被分裂之前都是心向中华民族的。
大陆边疆匈奴的不断侵扰,海上倭寇的猖狂,导致了统治错误的治国方针,不仅将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彻底发展,又弄了一套封禁蒙古的政策。
清朝统治者是畏惧蒙古人民的,毕竟成吉思汗那位如雄鹰般传奇的人物曾远征到欧洲,使众多国家俯首称臣。
在满清眼里,如果打心里看不起汉人,就会打心里畏惧蒙古人民。因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彪悍,奔放,不像封建统治下的汉民族那样顺从。
乾隆帝下旨禁止内地人民进入蒙古地区,也不允许蒙古人民入关学习汉族文化与习俗,违者重罚。
统治者从政策上彻底将蒙古人民彻底划出,但由于蒙古人民与汉族人民自古互相学习,文化互融,汉族人民与蒙古人民在私底下依旧不断交往。
被清朝统治者隔离的蒙古人民发展非常困难,不能与汉族人民正常贸易使他们在收成差的时令基本断了粮食补给来源。
沙皇俄国早就对这块政治不稳定的蒙古虎视眈眈,只不过清朝统治者的做法使它更轻而易举地将手伸进蒙古而已。
沙皇俄国打着与清朝政府友好往来的旗号,自雍正到咸丰时期通过各种方法与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陆路通商章程》。
而在交往过程中不断笼络蒙古高级领导人员。光绪帝时期企图吞并蒙古。
但之后日俄战争后,深怕其他帝国也对蒙古虎视眈眈,若是贸然吞并可能会引起其他帝国的干涉,所以只是派兵驻扎,并未吞并。
在沙皇俄国驻兵之时,又对蒙古进行文化渗透,修步拉拢人心。
沙皇俄国在蒙古与契约方式进行发展,与清政府压迫封禁政策截然不同。
沙皇俄国虽然早就伸手干涉蒙古地区,却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将其吞并。但不论是沙皇俄国还是后来的苏联都想紧咬这块土地。
所以蒙古在清朝以后几乎都处于被俄国统治状态。
直到1945年,在苏联的干涉下,外蒙古最终脱离了中华民国,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国家。1946年中华民国承认其独立,自此外蒙彻底脱离中国。
那么曾经被中国统治的蒙古国和内蒙人民语言文字一样吗?又有哪些区别呢?
外蒙古与内蒙古语言文字有相同之处但却又有区别。
内蒙人民与蒙古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有共同的文化根基,所以他们的语言交流基本上无障碍,但却有口音不同。加上苏联统对外蒙进行文化渗透,所以外蒙口音更偏向俄语。
内蒙人民使用最初的蒙古文字即回鹘蒙古文,但外蒙古使用斯拉夫字母(西里尔字母),即斯拉夫蒙古文。
蒙古人民此后一直使用此文字,至今仍然不绝,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字代表之一。
西里尔蒙古文:西里尔蒙古文是在外蒙古独立之后受苏联影响才创造出来的,相对于回鹘蒙古文来说西里尔蒙古文产生的时间较短,使用不广泛,参杂俄语字母。
1946年,外蒙古全部转用西里尔蒙古文,但近年来外蒙古又回归到使用回鹘蒙古文。并确定于2020年废除使用西里尔蒙古文,重新使用传统的蒙古族,回归传统文化,寻找文化根基。
西里尔蒙古文与回鹘蒙古文最大的不同其实在于西里尔蒙古文是以西里尔字母为基础。
又继承了回鹘蒙古文的一些特点,还融入了苏联文字的特点,多种文字的融合,借鉴多种文字形成而发展起来的。
回鹘蒙古文就比较原始,原汁原味,自创而成,独自发展,这就是这两者最大的不同。
首先,蒙古国和内蒙古自治区是两个不一样的行政单位。蒙古国属于独立主权国家,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级行政单位。
其次,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语言文字差别非常大,作为一个内蒙古人,我觉得有必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蒙古国原属我中国的一部分,因为复杂的原因,现在成为独立主权国家。这个国家曾长时间成为苏联的傀儡政权,因此,语言文字文化受到了苏联极大的影响。蒙古国的语言主体为蒙古语的卫拉特方言,俄语在这里的使用也十分普遍。在文字方面,由于苏联的影响,蒙古国废弃了传统的蒙古文字,而采用了西里尔字母拼写蒙古语。西里尔字母与拉丁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蒙古国放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域的内蒙古自治区,汉族人口比例达到80%以上,因此,实际上,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再定义为民族自治区实际上有失偏颇。内蒙古自治区的官方语文为汉语文和蒙古语文,但实际上,居住在这里的人可能很多年都不会听到一句蒙语交谈,汉语文已经成为居住在这个地区的各民族人民通用的语文。
因为民族政策的关系,内蒙古自治区的官方以及非官方公共场合也常常使用蒙古文,包括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地区,由于蒙古族聚居人数较多,蒙古语文的使用还是较为普遍的。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使用的蒙古语是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蒙古语方言为标准方言的蒙古语,而蒙古文使用的是传统蒙古文,即由元朝的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
现在很多人强调内蒙古和蒙古国语言文字的差别,实际上单从语言的角度来讲,蒙古国的蒙语与内蒙古的蒙语是一样的,基本没有区别,如果有,也是方言的区别。但这种方言区别在内蒙古内部和蒙古国内部也都存在。
现在一般把蒙语大致分为四类方言:西部方言、中部方言、东部方言和北部方言(也有分类法把东部方言和北部方言统一称为东北部方言)。蒙古国的标准蒙语乌兰巴托地区的喀尔喀蒙语,和内蒙古的标准蒙语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察哈尔蒙语,都属于中部方言,实际上差别还要比跟青海蒙语、布里亚特蒙语、巴尔虎蒙语之类更小。
当然了,每个大类方言中,各部族的方言也会有所不同,譬如“周日”一词,蒙古国用buhuul sain odoor,内蒙古用garegin odoor,“桥”,蒙古国用guur,内蒙古用hooreg。但这只是个别不同,不影响总体交流。
上世纪四十年代蒙古国的蒙语开始受到俄语影响,加入了一些俄文词,内蒙古的蒙语也随着不断发展,加入了一些汉语借词,因此在一些比较专门和生僻的领域,也许双方交流起来会有不明白的地方,但是受过教育的人群基本都可以自由畅通地沟通。
当然,提到文字,蒙古国蒙语和内蒙古蒙语是完全不同了。蒙古国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创制了以俄文字母拼写的西里尔文(我们称为新蒙文);内蒙古依然沿用传统的回鹘体蒙古文。
而且蒙古国的新蒙文不光是按照传统蒙文逐一把字母转写为西里尔字母,而是根据发音对书写也进行了改变。因为蒙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口语发音逐渐简化,与书写时的拼写会有所不同(跟阿拉伯语有些类似,书写是标准发音,但口语中进行了简化),蒙古国的新蒙文基本把书面拼写与口语统一起来了,口语怎么说,文字就怎么拼写。
而且蒙古国蒙语采用了一种广泛使用的字母,并且从竖排改成了横排,有利于现代化和数字化,这倒的确算得上是进步。不过现在的windows系统里其实也有传统蒙文输入法,只不过是把竖排放倒,改成横着排列。
windows系统中既可以添加传统蒙文输入法,也可以添加西里尔蒙文输入法
为了脱离俄罗斯的影响,增强民族意识,蒙古国现在也倾向于再恢复传统蒙古文,因此语言的普及其实还是看文化影响力啦。
近年来蒙古国在多次的忽里勒台都提出恢复传统蒙文,做为重要提案讨论,但还没有拿出一个科学的方案和日程,因为年轻人基本已经不认识传统蒙文,之前虽然增设了相关课程,但要达到预期效果,应该还需要很长时间。
内蒙古现在基本上是通用汉语汉字的,应该问外蒙古的语言文字跟内蒙古的蒙古族语言文字有什么区别。语言上肯定有口音区别,基本的交流没有问题,但是现当代出现的新词汇,外蒙古主要借用俄语词汇,内蒙古蒙古族借用汉语词汇。文字上区别就大了,历史背景比较复杂,内蒙古蒙古族用的是“老蒙文”(回鹘蒙古文),外蒙古用的是斯拉夫字母(西里尔字母),即斯拉夫蒙古文。
畏兀儿学者塔塔统阿奉成吉思汗之命创制的“回鹘蒙古文”,也称“老蒙文”,这是使用最广泛,时间最修久的一套蒙古文字,在内蒙古一直用到今天。
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以后,俘获了乃蛮部的大学者塔塔统阿,成吉思汗很钦佩他的学识,也很羡慕乃蛮部有文字,就命塔塔统阿帮助创制了蒙古文字。塔塔统阿创制的蒙古文字称为“回鹘蒙古文”,也叫“畏兀儿蒙古文”。
后来的七八百年,出现了很多套蒙古文字,如元朝忽必烈皇帝请八思巴创制的“八思巴蒙古文”,随着元朝结束八思巴蒙文也就消亡了;漠西蒙古集团(卫拉特蒙古)学者那木海扎木苏根据卫拉特蒙语方言创制的“托忒蒙古文”;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根据印度文字和藏文字创制的“索永布蒙古文”……但是,没有一套蒙古文字的使用有回鹘蒙古文那久远,影响那么广泛,生命力那么强。这套文字在内蒙古的蒙古族中一直用到今天。
元朝忽必烈请八思巴创制的“八思巴蒙古文”,图为一份八思巴文诏书。八思巴蒙文根据吐蕃文字创制,但除了在宫廷中强制使用,在民间不受欢迎,随着元朝灭亡,八思巴文也没人用了。
外蒙古放弃用回鹘蒙古文不是自愿的,真实的情况是1921年开始,外蒙古就被苏俄占领和控制了。至1930年代,莫斯科先后在外蒙古完成了经济改造、社会改造、文化改造,这个过程是相当血腥的,这个时期也实现了对外蒙的高度和全面控制。1941年,莫斯科正式迫使外蒙放弃以回鹘蒙古文,改用苏联帮创制的斯拉夫蒙文,外蒙古根本不能作主,只能奉命全国强推斯拉夫蒙文。近年,外蒙古恢复回鹘蒙古文的呼声也比较高,政府在学校开设了学习课程,但是这个进度很慢,因为经过几十年三代人之后,年轻人已经不识回鹘蒙古文,学习起来也困难,他们用惯了斯拉夫字母,电脑手机上敲字也方便。
外蒙古的报刊杂志,所用文字是斯拉夫字蒙古文。
其实在苏联的要求下,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的蒙古族也差点改用斯拉夫蒙古文。1955年,内蒙古根据中央的指示,试推行了两年改用斯拉夫字母,但是到了1957年秋天,根据中央青岛会议最新精神,停止推行斯拉夫蒙古文,继续采用回鹘蒙古文。
当然是不一样的。
作为蒙古的正统后裔,内蒙古境内的蒙古族,至今仍在使用传统的蒙古文字,即回鹘蒙古文。
而作为蒙古旁支后裔的蒙古国,使用的却是带有斯拉夫特色的西里尔蒙古文。
同是蒙古族人,为何内蒙古和蒙古国使用的文字系统却迥然不同?静夜史认为这主要和蒙古在近现代的演变密不可分。
1368年元朝灭亡后,明朝对退守蒙古高原的北元进行了穷追不舍的打击,1388年捕鱼儿海之战的胜利彻底瓦解了北元的统治架构,分崩离析的北元最终于1421年彻底灭亡,蒙古高原分化出鞑靼和瓦剌两个主要族群。
鞑靼和瓦剌此消彼长,最终鞑靼重新夺取了蒙古高原的控制权,占据了今天的内蒙古和蒙古国区域,而瓦剌则向西迁徙占据了新疆和中亚的广大地区。
1571年隆庆开关后,明朝和鞑靼的大规模战争宣告停止,随后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察哈尔部以及科尔沁部、土默特部相继南迁到长城一线,他们是内蒙古的前身,统称漠南蒙古。
而原属察哈尔部的图谢图汗部、扎萨克图汗部、车臣汗部和赛音诺颜汗部则占据了漠北高原,统称漠北蒙古,成为蒙古国的前身。
1635年漠南蒙古臣服清朝,1691年漠北蒙古内属清朝,所以地位有别,不过无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还是漠西蒙古都统一使用蒙古传统文字即回鹘蒙古文。
回鹘蒙古文是自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之后创立的文字,回鹘蒙古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在鞑靼部俺答汗接受藏传佛教后逐渐定型,后成为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的书写文字,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前夕。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沙俄趁机煽动蒙古高层宣布分立,藏传佛教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自称皇帝,并对内蒙古和新疆展开疯狂进攻。
此时的袁世凯政府迫于国内压力,组织军队反击,收回内蒙古全境。但在沙俄的操纵下,蒙古虽恢复自治地位,但实际由沙俄控制。
1919年皖系军阀徐树铮趁沙俄在一战中崩溃,苏俄政府自顾不暇的历史机遇,兵不血刃收复蒙古全境和唐努乌梁海。但好景不长,随着皖系军阀在北洋军阀的混战中落败,徐树铮出逃。加上苏俄取得了反击外国干涉的胜利,国内局势稳定的他们卷土重来,苏俄红军于1921年进入蒙古。
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最高掌权者。此时的苏联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共产主义国家,深受帝国主义的围追堵截,直接吞并蒙古的可能性不复存在。因此,苏联退而求其次,将蒙古作为中苏之间的战略缓冲区。
在斯大林的操纵下,蒙古于1922年成立君主立宪制政府,1924年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去世,蒙古成立共和国,民国政府对蒙古的统治名存实亡。
为彻底控制蒙古,苏联除在蒙古驻军,严密控制蒙古的内政外交外,还在经济上驱逐第三国资本,控制蒙古经济大权;政治上培养亲苏势力,并要求蒙古政要与苏联人通婚;思想上则不断掀起肃反运动,大量屠杀封建王公和喇嘛等。
而最重要的是,苏联政府严厉禁止蒙古民众崇拜成吉思汗,废除传统的恢复蒙古文,改用带有斯拉夫特色的西里尔蒙古文。
俗话说“欲亡其国,先亡其史”,西里尔蒙古文的使用,使蒙古的历史被彻底割裂,全面苏化的蒙古与我国内蒙古和新疆等地的蒙古族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西里尔蒙古文相比于回鹘蒙古文,具有书面语与口语一致,便于印刷等优点,最大的好处就是怎么说就怎么写,对于蒙古科学文化教育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与罗斯福密约,以出卖蒙古权益为条件换取苏联在对德战争胜利三个月后对日本出兵。
1945年8月14日,在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一天,国民政府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上签字。随后在苏联的操纵下,蒙古独立公投以高票数通过。
1946年1月5日,国民政府正式承认蒙古独立,此后西里尔蒙古文正式成为蒙古的官方语言。
因为苏联的严密控制,西里尔蒙古文对蒙古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蒙古在苏联的控制下彻底苏化。
不过在1991年苏联解体,1992年俄罗斯从蒙古撤军后,为消除苏联的影响力,蒙古大呼拉尔于1992年宣布逐步恢复使用回鹘蒙古文。2011年7月11日开始,蒙古规定政府成员与国际机构和国外同级别官员进行交流时,公文和信函必须使用回鹘式蒙古文,并附当事国或联合国任意工作语言的翻译文稿。蒙古国公民的出生及结婚证明、各级教育机构核发的相关证件、毕业证书等必须以回鹘式蒙古文和西里尔蒙古文并排书写。
回鹘蒙古文的使用有利于蒙古历史文化的传承,但由于苏联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大量亲苏分子的存在,为蒙古的文字改革造成了巨大阻力。
而恢复回鹘蒙古文虽然有效祛除了俄罗斯的痕迹,但却意味着蒙古不得不受到昔日宗主的影响,因为回鹘蒙古文的使用将使蒙古与内蒙古等地蒙古族的交流毫无障碍,这让蒙古高层更加寝食难安。
所以在苏联解体后,在离经叛道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的蒙古很快和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眉来眼去。特别是美国,不仅在2005年与蒙古互相承认为“第三邻国”,还每年举行“可汗搜索”的联合军演,并且美国还邀请蒙古军队参加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维和行动。
日本作为美国的追随者且与俄罗斯有严重隔阂的国家,在冷战结束后对蒙古进行大量投资,获得了蒙古人的极大好感。
与美日等国打得火热使蒙古不得不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亲苏势力与亲西势力矛盾重重,蒙古政策朝秦暮楚,回鹘蒙古文的回归之路也是异常漫长而艰辛。
而且最重要的是,因为西里尔蒙古文从蒙古独立后就一直在蒙古的各个角落渗透,民众早已习惯了使用这种数典忘祖的文字。恢复所谓的传统蒙文,对于文盲率极高的蒙古而言,注定是任重而道远的艰难工程。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外蒙和内蒙的语言是一样的,但是文字并不一样。
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明明交流沟通都无障碍,但是写出来的却是两种文字,是不是感觉很奇怪?
但是如果把它放到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就不那么奇怪了。
外蒙通用文字是在1940年开始改革的,并于1946年全面使用这种文字——以西里尔字母拼写的斯拉夫蒙文,又称西里尔蒙古文、喀尔喀蒙古文,这是借用当时的苏联词汇,受到苏联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文字,在蒙古族内部称为新蒙文。
而内蒙古用的是老蒙文,又叫回鹘式蒙古文,至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老蒙文和新蒙文最大的差别就是,老蒙文是从右往左,竖着写的,而新蒙文是从左往右,横着写的。
而现在,外蒙用了七十多年的文字,又要在2020年全面废除,开始继续使用老蒙文。
说到底,还是人被统治久了,就忘了自己姓什么了,侵略文化用久了,也会理所当然的觉得用得很舒适。
作为内蒙古人来说一下吧!
在历史上,曾经书写都是一样的。这个大家有兴趣可以百度,如果再特别有兴趣可以私信我,我去拍点蒙古文书写的招牌以及各种书籍资料文章。
后来不一样了。这个不一样的原因大家也知道了,蒙古国使用了新蒙文的写法,而内蒙古基本保留蒙古文字的书写。
如果熟练掌握内蒙古的蒙古语,去学习蒙古国的语言文字的话,据我认识的内蒙古大学的相关教师和研究人员说,需要一个星期到三个月的时间。
有兴趣的可以度一下,比较详细。也不需要我搬运了。
但是,发声一直是有区别的!
意外不?
蒙古语也是有口音的。不用地区或者说来自不同城市的蒙古语口语都是有差别的。蒙古国和内蒙古的蒙古语口语发音也有区别。
不过,这个区别并不是像粤语和东北话那么大,彼此几乎没有什么特别语言交流障碍,除了个别的词语的含义稍微有点不一样之外。
蒙古自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重新扫平并被尊为新的大汗之后,到了大清国在中原站稳之后的康熙年间,蒙古部落又有一个葛尔丹开始搞事情,声势浩大,兵威赫赫,大有重复祖先也先当日土木堡击溃国威正隆的大明王朝的御驾亲征军主力、俘虏大明皇帝的荣光之志。
但架不住此时的康熙皇帝正值春秋鼎盛,而且整个大清帝国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所谓盛世气象。尽管葛尔丹刚刚开始的确给蒙古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先打和硕特、后伐哈萨克、继灭叶尔羌,不可一世的葛尔丹此后野心空前膨胀,瞄准着土谢图汗部一顿穷追猛打,目的非常明确——敲山震虎。要威逼一下北京的大清帝国。
但是大清帝国丝毫不慌,尤其是康熙皇帝简直觉得这是个夸耀自己武功的好机会,于是康熙发动了三征准格尔的大战,三次征战都是苦战,尤其是康熙发动第三次大战的时候,战况极为惨烈,最后大清凭借着将士用命,成功歼灭了准格尔主力,而葛尔丹也在同年死于乱军之中,准格尔此后一直在走下坡路,在那以后除了大清,再也没有可以称霸蒙古的政权和部族了。
大清对蒙古建立了完整而有效的管理,终大清一朝,蒙古竟然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乱子,这都要归功于大清的一系列对于蒙古的政策,使得蒙古认可大清国,并为自己是大清国的子民而感到荣幸。
这一点大清做的比大明朝要好许多——在大清快要灭亡的那些日子,蒙古依旧不离不弃,甚至还能调出大量马队前往北京天津主持防御“太平天国的北伐军在走到天津近郊的时刻,蒙古马队如约而至、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城郊之时,蒙古马队如约而至”,难怪很多人说大清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巅峰。
到了清末最后日子的那光景,清帝宣布退位,大清彻底完了,民国建立之前,袁世凯作为熟悉大清的官僚,特地和清政府强调了一波蒙古满洲以及新疆西藏都属于中华民国。这一波之后,蒙古地区依旧牢牢掌握在中华民国手里,而往后面由于一些特殊情况,蒙古地区有一部分分裂并独立出去了,作为所谓的蒙古国缝——外蒙古,而没有分裂独立出去的便是今天的蒙古地区——内蒙古。
由于没有分裂之前这个地区历史沿革也有上千年了,同属蒙古人和蒙古地区,文化也同属蒙古文化,所以语言自然都是蒙古语,这一点毫无疑义,但是正如汉语当中各省的方言都大不相同,蒙古由于草原辽阔,产生的部落极为多,所以各个地方的蒙古方言也会有一点区别,就如同吴语系一样。
一般情况下,由于独立出去的蒙古在传统意义上属于水草不那么丰美的贫苦漠北地区,而现在的内蒙古属于水草丰美、资源丰富的漠南草原,所以两边的方言区别确实有点大,在内蒙古,蒙语偏向察哈尔地区的那种口音,因为过去在察哈尔这个地方属于蒙古王爷们集会的一个好去处,后来在历史上一度还成为了旧中国——民国的察哈尔省,因为这里确实是水草最丰美的一块地方。
而蒙古国口音则接近以喀尔喀的口音,这是因为那里是外蒙古相对来讲,水草较为丰美的地区,而且在蒙古国官方来看,喀尔喀恰好就是清代关于漠北草原的称呼,用这种口音,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