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具有哪几种精神
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类早在公元前3000年已经开始驯养骆驼,作为役畜,以供驮运和骑乘,有许多国家有依赖骆驼为生的骆驼牧民,甚至有骆驼骑兵。
骆驼能够连续四五天不进食,就是靠驼峰里的脂肪。另外,骆驼的胃里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泡,那是骆驼贮存水的地方,这些“瓶子”里的水使骆驼即使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骆驼有两种精神:一是,相信沙漠的那边是绿洲;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希望的绿洲。它们身上透出了一种无畏、一种坚韧、一种踏实、一种气概;没有恐惧、没有厌倦、没有躁动、没有委屈、没有怨恨、没有回头。
踏入无边无际、黄尘滚滚、阴风怒号、寒暑难奈、生灵尽罄的大漠,哪种生命都会感到畏惧,即使最高级的人何尝不如此!唯有驼铃伴着孤影,无言地行走!
骆驼象征执著,坚持不懈!当骆驼一旦踏入那片大漠中,生命的符号便跃动着挑战死亡,挑战极限。
骆驼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它和其它动物不一样,人们能骑着骆驼横穿沙漠。
骆驼是沙漠上的指南针:在沙漠上迷失方向时可以看骆驼,早晨,当它们被主人赶着外出,它们会向着太阳的方向抬头凝望。
骆驼是沙漠上的向导:骆驼被称之为“沙漠之舟”,不仅可以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而且从不迷路,即便被卖到几百里之外的地方,骆驼还会找回自己原来的家。所以,你们在遇到拉脚远行的时候,最好的向导就是骆驼。
骆驼敏锐的嗅觉是沙漠的气象播报员:骆驼的嗅觉能力要比其他动物更胜一筹,可以闻到10km内是否有水源,草地或人家。更神奇的还不仅如此,骆驼对天气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如果当骆驼无缘无故的打响鼻,则预示会出现大风降温或特殊的天气,牧民们就可以根据提示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如果在连续的风暴天气里,看见骆驼抖动身体,则预示着天气要放晴。
骆驼象征着什么意义精神
“骆驼象征着坚忍不拔、任重而道远、不屈不挠的精神.骆驼号称“沙漠之舟”,耐力惊人,能在茫茫沙漠中坚持20多天,1000多公里的跋涉,而且还能忍受饥饿和饥饿,一次饮水,几天几夜不用饮水,即使不吃东西,也能坚持一个月。不管是在炎热的沙漠还是在荒漠里,骆驼都能很好地适应。
1993年2月20日,邮电部发行《野骆驼》特种邮票一套两枚,第1枚图案描绘了一只野骆驼背部和头部的形象,第2枚图案描绘了一只幼驼将头偎依在成年驼胸部的形象。
野骆驼全称“野生双峰骆驼”,简称“野驼”,属偶蹄目、骆驼科。野骆驼仅分布于亚洲中部,现今主要产于中国新疆的罗布泊和塔里木盆地带,是一种数量稀少的古老动物,也是现存单峰骆驼和双峰骆驼这两种中唯一的野生种,为我国的特产珍贵动物,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85年被国际上正式列为一类濒危动物。发行《野骆驼》特种邮票,就是为了宣传保护野骆驼这种濒危野生珍稀濒危动物。
近年来,中国野骆驼种群数量稳中有升,目前已达700峰左右,主要分布在阿尔金山北麓库姆塔格沙漠及周边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区,是中国荒漠生态系统典型的大型珍稀偶蹄类动物。由于国家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实施生态恢复项目,有效保证了野骆驼种群数量的稳步增加。这个消息十分鼓舞人心。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着陆点旁边,在空中直升机落地搜救神十三返回舱的过程中,一群动物也跑过来“迎接”航天员回家。刚开始时,我以为这群动物就是邮票中的“野骆驼”。后来听专家解释说,从动物的体型、步态来看,过来“围观”航天员着陆的动物不像野骆驼,而应该是骆驼。早在5000年前,阿拉善地区(东风着陆场)就已经开始驯养骆驼了。
家养的骆驼虽然没有野骆驼那样稀有珍贵,但却一直是人们的好帮手,尤其是在那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骆驼对于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运输,主要依靠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唐代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说:“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2012年8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丝绸之路》特种邮票1套4枚和小型张1枚。其中第1枚邮票“千年帝京”图案主要表现了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洛阳白马寺和西安大慈恩寺与大雁塔,下方配图为西域胡人和骆驼形象的唐三彩,背景是一个庞大的骆驼商队;第2枚邮票“大漠雄关”和小型张“交流”图案中也含有骆驼的身影。
4月14日,在CCTV10科教频道播出的纪录片《梦幻凉州·家园》中,用了很大的篇幅,讲述民勤骆驼队赴苏联交换物资的故事。辛亥革命初期,孙中山先生为和苏联政府增进国际友谊,派员去苏联洽谈,由民勤驼队承担物资运输交换任务。驼队分两路从西安和甘肃境内装茶起程,在酒泉集中后一起出发。历时2年,经过长途跋涉,驼队到达莫斯科,顺利完成任务。驼队全体成员受到加里宁先生的接见和热情款待,列宁等苏联领导人和各界友好人士与驼队成员合影留念。民勤驼队由此闻名于世。
骆驼是吉祥的象征,寓意希望与绿洲,素有“沙漠之舟”的美称。它坚信干旱沙漠的那边就是绿洲,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去,就能寻到绿洲,见到希望。吃苦耐旱,不畏风沙,坚忍不拔,任劳任怨,这便是人们常说的“骆驼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最崇尚“骆驼精神”。任弼时同志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刻苦耐劳的精神,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奋斗了30年,并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并列,成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之一。他虽英年早逝,但他的精神却在党内影响至深。任弼时被称为“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古代“丝绸之路”需要“骆驼精神”,今天“一带一路”建设也需要“骆驼精神”。“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要行动起来,就要有“骆驼精神”,不畏困难,迈开脚步,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