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是“SIAL世界三大食品展之一”SIAL国际食品展(上海)主办的国际性峰会,于SIAL老时间2022年5月18-20日线上举办。本届峰会为期三天(5月18-20日),以“全球智慧链下的共谋与共赢”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经济专家、相关协会会长、权威质检机构代表、投资机构、企业创始人、食品领域科研权威人士、初创企业以及营销界大咖等嘉宾代表,围绕食品饮料全产业链现状、趋势及*新产品与技术成果,展开深入探讨;共吸引来自法国、美国、加拿大、印尼、泰国等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专业人士实时观看,官网及视频号直播观看人数*高峰达57,050人同时在线,在线互动达106,731余次。
拥抱经济新格局,食品餐饮企业于困境中谋增长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在中国人的心中,食品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民以食为天”。尤其处于疫情特殊时期的当下,食品和餐饮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于近期举办的2022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从宏观经济格局的视角切入,给出了企业于困境中谋增长的思路和建议。经济新格局下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姚景源用四个数据概括了中国食品工业的体量:14亿中国人每天消费粮食70万吨,消费肉类23万吨,油脂9.8万吨,蔬菜是192万吨,早已晋升粮食和蔬菜消费第一大国。他说,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人对食品的追求一直是停留在数量上。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居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食品消费不断升级。尤其从宏观经济格局看,国家正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外汇储备看,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2亿美元,现在是32000亿美元。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城市人均年收入3443元、农民人均年收入有133元,到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是1万美元。而1978年中国经济的总量只有3679亿,到2021年是114万亿,相当于17700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2020年,中国的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40万亿。在他看来,庞大的数字背后,食品行业的很多产品动辄都是万亿级别的市场容量。疫情当下企业虽然面临各种压力和困境,但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市场作为支撑,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企业和产品转型升级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而比较优势和主要矛盾是企业要深度关注的经济要素。锁定比较优势,向内需市场挖潜姚景源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出现了变化。四十年前,我们没有资本、没有技术、没有市场,以廉价的劳动力为竞争优势,在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加工,这样 “三来一补”方式和两头在外、大出大进的状态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成了世界工厂。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是超过100万亿,外汇储备是32000亿美元,在诸多的领域已经走到了国际前沿。2020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40万亿元。按照“十四五”规划的中期目标,中国经济的主要指标要翻一番,也就是说十五年间,市场容量有望成倍增长。由此也可以看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工业市场是何等广阔。和四十年前相比,我国*大的比较优势是有了全世界*大的内需市场,特别是食品市场。14亿人的巨大的需求构成了强大的内需潜力。正因如此,我国要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样新的发展格局。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建设好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市场内要素能够自由流动,价格能够反映供求,竞争能够公平有序,市场能够做到优胜劣汰。实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通。在姚景源看来,食品工业后疫情时期的企业发展,要从三点着手:一是向绿色健康方面发展,二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上上一个更大的台阶,三是中国的食品工业国际化。做好这三个方面,食品工业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抓住主要矛盾,把握需求释放机遇经过这四十来年的发展,中国经济主要矛盾由当初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需要,衍变为现阶段主要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需要的矛盾。姚景源分析说,在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下,中国的食品行业包括全世界健康的、优秀的食品,在中国都是*有发展空间的。发展食品行业,一是面向全球开放,让全世界的食品企业都能到中国来,中国是一片投资的热土。全世界各个民族优秀的食品都能走入中国市场,既为整个世界食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增长空间,也为我们自身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做出扎扎实实的努力。二是要强调绿色发展。按照既定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让绿色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常态。绿色发展和食品工业有着直接关系。怎么样能够为中国的绿色发展率先垂范能够走在前列,是食品行业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姚景源以餐饮业的发展举例进行了详细解读。他说,疫情对经济影响*大的体现还是影响消费,尤其餐饮业,很多地方都停止了堂食。4月份,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下降了11.1%。但是要看到一是在各个城市战胜疫情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二是要把握好疫情的防控和经济的发展的关系,食品和餐饮的消费还会释放出来,成为经济增长的基础力量。谈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SIAL国际食品展(上海),姚景源认为展会举办得恰逢其时,展会搭建的全球化平台让全世界的食品企业、全世界的优秀食品都能得以充分展现,食品行业从业者们通过互相认识、学习、交流,得到共同提高。
探索蛋白替代,驯化微观组织:布勒集团向创新要未来
布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创新生态系统总监——杨湧疫情下尤其是居家办公期间,人们每天都在想办法解决吃饱吃好的问题。作为2022 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的嘉宾,布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创新生态系统总监杨湧说道,居家期间让他特别感受到了食品或者食物对于人们的重要性。谈到未来食品,谈到趋势,杨湧说,首先要看现在食品行业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未来食品直面四大挑战杨湧在发言中首先分析了未来食品业将面临的四大挑战。他说,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是降低食品业生产能耗。全世界人口为78亿,为了养活78亿人口,整个农业和食品业付出的代价是非常高的。温室气体25%来自于农业;水资源70%用于农业灌溉;全世界能源1/3用于食品的生产。与此同时,由于保管、储运不当会有百分之十几的损失,在终端消费环节上有15%—17%的浪费。在上海市,每天产生的包含餐厨垃圾的湿垃圾9200吨。整体估算,有1/3的食品损失或者浪费掉。第二个挑战是人们的饮食健康。全球每年有1100万人死亡是由于不良饮食造成的,主要表现在心血管疾病、中风、糖尿病等。第三,全球粮食安全日益引发关注。随着人口的增加,到2050年全球会有35%的耕地减少,怎样用更少的耕地提供更多的食物,也是面临的挑战。可持续发展是世界食品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2050年全球人口会接近100亿。另外,由于传统获取食物的方式,整个产业链对气侯造成影响,要控制气温的升高,这对于农业至关重要。传统的粮食或者食品的加工产业是不可以持续的,我们需要考虑一下未来的农业和未来的食品业是怎么样的。此外,他认为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全球食品体系面临着负资产的矛盾。2018年全球食品体系的市值约10万亿美元,但是如果考虑到它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对于环境的负担,和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实际上整个食品体系净值是一个负值。另外无论是各种农业补贴,还有1/3的粮食浪费和损失也会造成2.1万亿的负值。综合下来整个全球的食品体系是负资产。联合创新,探索蛋白多样替代杨湧在发言中说,他所服务的布勒集团认为,未来应从两个系统着手化解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一是食品生产系统,让整个地球生态保持健康稳定,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气候变化,也就是气温升高低于1.5。另外一个是从人类健康的角度,研究如何更多获取健康绿色的食品,如何做出根本性的转变。全球食品业谈论*多的是健康的角度。2019年《柳叶刀》杂志和公益组织EAT发布联合报告《星球健康膳食推荐》,提到饮食需要“加倍和减半”。“加倍”的是水果蔬菜、全谷物、豆类、坚果这些植物性的蛋白。“减半”主要是减油、减糖、减脂,另外减少动物性尤其是红肉的摄入量。报告重点是把蛋白来源做一个调整,更多增加植物基,减少动物基的摄入。按照现在的蛋白饮食结构,预计到2050年有2.5亿吨的蛋白缺口。数据显示,目前只有40%的植物蛋白能够从田头来到餐桌。未来我们怎样获取充足的蛋白?“创新是第一驱动力”。 杨湧介绍,布勒作为一个从事食品和粮食加工的公司,跟初创企业、跟学术机构、跟政府组织都有广泛的合作,以求做到对消费、市场需求、趋势的全面理解,对*新技术、客户需求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把*新科学技术引入到布勒的价值链中间,同时通过自己的应用中心,可以快速迭代、复制,扩大我们*新一些技术,把它做到商业化推向市场。植物蛋白题材从2019年就进入了行业风口。植物肉/人造肉,impossible foods,beyond meat为代表在美国的上市掀起了植物基或者人造肉的风口。国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健康、环保或者说对植物基的需求日益增长。通过杨湧的介绍可以了解到,布勒在产品加工和设备上有强大的优势,联合国内的顶尖高校江南大学成立了创新蛋白产业联合会,还有一些大的食品企业,如奇华顿(哥伦比亚),还有国内的知名企业和品牌商,共同从产业上游、中游、下游不同的维度,发力植物基替代蛋白的产品。目前布勒在江南大学的联合实验室可以从机理、配方、原料做一些实验室工作。运用中心也开放给企业做一些测试、做一些中试。布勒公司可以处理谷物、豆类、油作物等不同的蛋白来源,还能处理一些新型蛋白来源,像藻类、昆虫等。对于微藻、细菌等,微观组织的蛋白来源的利用和加工,从产品概念、技术支持、工艺研发,包括首次商业化,到*终完整商业化,都有完整解决方案可以提供。比如在湿法组织蛋白的加工上,*大能做到1小时1吨的产能,这是目前全世界*大的产能。二次驯化,建立微观产业链杨湧说,除了人工替代蛋白,高效利用微生物生产食品是未来食品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从食物的起源看,十万年前没有农业的概念,靠狩猎获取食物;一万年前左右开启了农业文明,人类对于农业和食品经历了一次驯化。从一万年前开始到现在,是在培育宏观组织来满足人类对食品食物的需求。面临耕地面积减少的问题,如何保护森林,如何保护环境?杨湧认为,食品与农业的发展需要“第二次驯化”:也就是培育微观组织,即肉眼不可见的细胞、酵母。数字化技术、全球产业链,协同起来完成微观组织的驯化和培养,完成第二次驯化,把未来食品和农业整个产业链建立起来。以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微藻为培养基,用生发酵工程可以实现相比于传统农业更高效的食品生产,利用这些微生物生产蛋白、油脂或者其他功能成分的效率会大大提高,这就解决了前面说的主要矛盾,人口增长、气候变化、耕地面积和利用其他资源的减少,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以饲料行业为例,国内70%的鱼粉是进口的,如果有新的菌类蛋白或者其他的替代蛋白,能够满足饲料行业的需求,对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或者食品安全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杨湧介绍,布勒致力于赋能食品行业整个可持续供应链,未来希望通过微观组织的驯化和培养,提供一个崭新的食品供应链,*终目的还是赋能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ADM以精准营养为发力点,持续深耕大健康领域
ADM人类营养事业部亚太区新业务发展总监——张凯近年来,饮食营养的问题越发受到广泛关注。饮食营养的需求过去是“缺什么补什么”,现在更多考虑个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合成、转化以及在代谢方面的差异,“精准营养”的概念应运而生。在近期举办的2022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上,ADM公司人类营养事业部亚太区新业务发展总监张凯,与与会嘉宾交流了ADM是如何以精准营养为发力点,在大健康领域持续深耕的。直面挑战,产业链覆盖源头到加工张凯首先简单介绍了ADM公司的发展历程。ADM公司成立于1902年在全球拥有4万名员工。作为全球知名的四大粮商之一,ADM既是一家农业公司,也是一家食品公司。众所周知,全球食品业发展面临三个大的挑战。第一是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供应链安全;第二是健康营养需求的问题,人们希望吃得更好,有更好的身体;第三是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消耗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张凯介绍,直面行业的趋势和挑战,贯穿在ADM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在食品安全和全球供应链方面都有成熟的应对方案;在健康营养方面,ADM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可持续发展方面,ADM承诺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化学农药跟化学肥料的使用,以及节约用水,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公司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公司主要是以农业跟农业贸易、粮食收购、仓储及运输为主。二战以后一直到上世纪80、90年代,ADM公司业务集中在对粮食深加工企业的投资上,采用各种油籽原料压榨出油脂和豆粕。另外一块就是碳水化合物的解决方案,包括从玉米、大麦、小麦这些产品里面分离淀粉,淀粉再进一步衍化成高果糖浆,同时产出其他特色的产品,包括膳食纤维。新世纪以后,ADM的战略逐渐向大健康跟营养转型。“特种配料部门”是ADM营养事业部的前身,其主要产品是从油脂里提取的天然维E、植物甾醇、卵磷脂,从豆粕中提取的的各种植物蛋白类产品和从碳水化合物衍化高果糖浆过程中分离出来的膳食纤维等。通过以上发展脉络可以看到,ADM产业链是从源头一直到加工,通过分离和组合,全程覆盖,形成重点业务板块。全面出击,精心布局大健康领域张凯也介绍了ADM在大健康领域的发展历程。ADM营养事业部是2018年正式成立的,包括人类、动物、健康三大板块。从产品线的衍化进行布局,新世纪以来ADM加快了在健康产业方面的投资,先后收购了很多不同的业务单元。2014年,ADM收购天然香精香料和色素公司威尔德,搭建了风味解决方案的平台;2017年,收购西班牙公司BIOPOlis,在益生菌的基因测序、遴选、分离、扩培、商品化等领域世界领先水平;2018年ADM收购了英国公司Protexin,该公司采用不同健康功能的原料将益生菌的特性进行组合,这也是ADM的视野从工业(2B)端转向零售(2C)端转移的标志;2021年收购的Deerland致力于提供益生菌解决方案;2022年收购南美公司Yebarlatina,其核心业务是对天然食品原料进行萃取。这些都是ADM从传统农业转向大健康、转向精准营养的关键性步骤。可以看出,ADM的战略调整和产品线延伸,是逐渐契合和引领消费者健康诉求的过程,并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以实现一站式解决方案。ADM在大健康领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做得比较超前。市场团队首先从消费者市场洞察(Consumption Insight)开始获取第一手资料。ADM的技术团队遍布全球,各区域有不同工作优势和专长。技术团队根据美国、欧洲以及亚太地区不同的消费偏好和市场特点,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在生产环节,原料品质保证、配方精准度管理,以及完善的配料体系,和生产、供应链、仓储系统互相配合,共同支持创新解决方案。在市场层面,数字化营销手段也被广泛应用。除了通过传统的C端渠道渗透到不同的市场,包括代餐在内ADM的很多产品在京东、淘宝等网络平台也在进行销售。“二十年来,ADM公司通过战略投资,完成了从资产型扩张到深耕大健康领域的发展转型。”张凯说。拥抱新业态,发力精准营养定制张凯以代餐行业为例,分析了精准营养在代餐行业的充分应用,诠释了ADM公司是如何从能力、思路、技术角度全面切入,实现转型发展的。代餐的概念*早在1920年就存在,但没有真正形成产品。上个世纪60年代,伴随着随着宇航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宇航员餐饮、营养方面的需求,代餐食品应运而生。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代餐食品发展成不同的品类,包括泛代餐、可完全代餐、代餐零食。泛代餐是日常饮食当中强化纤维、强化全谷物的概念,本身已经成为饮食当中的一部分了。可完全代餐通过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益生菌的组合,形成可以完全替代主餐的解决方案。代餐零食*常见的就是蛋白棒、能量棒,容易携带和食用。围绕代餐的市场特点、消费定位、口味偏好、品牌推广,ADM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有针对性地定制开发。从整个代餐市场看,消费群体很注重口感,很多原料会有不良的风味,所以要把风味遮盖剂或者提升剂作为一个比较关键的点;针对需要减肥的需求,提供饱腹感是设计方案考虑的重点;在原料配方上,明确原料和营养成分;采用方便便携的包装形式等。相比较碎片化的市场内,轻资产的微商、电商,更青睐于把精力花在品牌推广、消费者定位方面,ADM公司则把发力点放在研发包括配方设定等完全解决方案的定制化生产和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提升和制定上。通过对细分消费群体的调查, 90后年轻女性,对脂肪代谢和营养丰富的需求,更强调膳食纤维、骨骼健康、皮肤保养的概念,把能够适用的膳食原料加入到配料表里面,并通过明星代言、种草等方式实现商业化。精准营养定制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代餐产品个性化的营养需求。夏天消费者更喜欢清凉的感觉,杨枝甘露口味的产品比较受欢迎;冬季则选材增加红豆、薏米、黑芝麻等原料,烘托养生的概念。ADM公司以独有的丰富产品系列为基础,包括大豆、豌豆等植物蛋白、全豆粉、全谷物粉、膳食纤维Fibersol-2以及益生菌、天然风味和色素等,给客户提供完整的精准化、定制化、个性化的大健康产品。张凯*后说,ADM公司作为食品行业的参与者和领导者,持续深耕大健康领域,致力于为更多消费者创造出健康、营养而美味的生活。百事对外创新:在消费趋势中寻找颠覆创新
百事亚洲研发中心对外创新副总监——楼田园2022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上,百事亚洲研发中心对外创新副总监楼田园分享了百事亚洲研发中心对外创新部单元的对外创新实践。楼田园首先介绍了百事集团的*新数据。百事集团业务覆盖了食品和饮料两大类别,在200多个国家有销售。去年销售额首次超过790亿美元。全球范围内百事的品牌有23个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销售额; 30多个销售额在2.5亿—10亿美元之间。百事亚洲研发中心的对外创新部门是研发里面一个分支,在全球由15人团队组成。对外创新部门立足于消费者洞察趋势,也立足于企业内部自身需求,同时向外部寻找一些资源,包括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原料形成切实有效的生产方案,对技术进行深度评估,降低开发的风险,*终形成商业化的落地,推动百事公司的突破性创新。对外创新建立了对外合作的生态系统,包括战略性合作伙伴、学术性机构、投资部门、对外创新平台,还有一些和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联盟,尽可能覆盖到能够接触的对外资源。洞察消费趋势,寻找颠覆创新百事企业作为C端直接面对消费者,楼田园分享了百事对外创新洞察消费趋势持续发力,所形成的创新法则。第一条经验是要大胆的预测。在以往的工作中,虽然能够做到洞察消费趋势,但消费者的需求往往不能很明确传递回来。具体说,消费者也许不能很清晰地指出,具体想要什么,只有把数据和产品摆在他们面前,消费者才能做出判断,哪个是想要的,哪个是不想要的。因此企业在创新方面需要进行大胆的预测。第二点是要寻找颠覆性创新。原来很多产品需求是从业务部门传递的,现在通过技术部门传递的创新需求逐渐增加到与业务部门持平。百事这两年正在逐渐从延续性创新,慢慢过渡到寻求颠覆性创新。颠覆性创新一定要以先进的技术作为驱动力,这样可以形成长期的护城河,产品越有颠覆性,越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功能性饮料的案例,去年百事上市一个产品叫“睡眠水”,产品添加了200毫克的茶氨酸和40毫克的镁,实际验证能够对睡眠产生比较积极的作用。这说明百事是在科学论证趋势上开发产品,从而产品切实解决消费者的需求。另外一个是2016年被百事收购的发酵饮料KEVITA。其中一个产品中每瓶添加了3克益生元,另一个产品每瓶里面含有50亿的益生菌,以期改善消费者肠道健康。功能性饮料以科学论证为基础,同时辅以好喝的口味,这是创新研发的方向。建立生态系统,锁定前沿技术对外创新也建立了一些生态系统跟外部的业界同仁进行交流与合作。在生态系统里面,不同的合作伙伴*大限度发挥各自的优势。楼田园以初创企业举例。初创企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和窗口,通过他们可以了解全世界范围内*前沿的技术在哪里。初创企业对于前沿的信息非常敏感,他们推荐信息的速度非常快,非常灵活,而且非常有创意,可能会带来一些颠覆性的技术。这些技术本身与于百事来的核心业务实际也许不太匹配,但能实时帮助百事拓展周边的非核心业务和一些空白区域,带来声音体量的增长。以“三角测量法”发现行业机会当今行业的前沿技术趋势如何捕捉和把握?楼田园提到了,通过“三角测量法”可以发现行业的机会点。一个是投资界资金流向,投资流向去往哪里,哪里就可以发现前沿趋势。二是社交媒体的新闻,专利、*新前沿学术论文的发表,也可以捕捉到一些。三是To B、To C也好,这些企业端,他们的痛点,他们的需求点,把三者联合起来,有时候可以找到一些比较共性,从而发掘出能够产生积极意义或者影响面的行业趋势。对外创新将通过“三角测量法”归纳出的新的趋势或者技术,做比较系统化的风险和回报评估。判断风险的因素包括技术是否成熟,是否能很快商业化,能够规模化,技术能否建立护城河屏障,从而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所复制,有没有专利和法规的考量等等。基于风险再做出回报评估。百事研发关注的机会点主要在工艺设备、原料、包装、可持续发展、农业、数字化转型几个方面。比如原料,降糖,降盐,降脂肪,是持之以恒关注的重点;关注功能性的原料、功能性原料递升系统,新的植物来源的原料、植物蛋白原料,都是重点关注的方向;另外在强调清洁标签方面,也非常注意一些天然的防腐剂、色素、香精。“SIAL世界三大食品展之一、一年一度的世界食品全产业链大会”——SIAL国际食品展(上海)6月将聚焦“上海食品企业复工”“饮料”“预制菜”三大热门主题,并针对三大热门主题,在官方“SIAL在线”小程序平台,开展专场定制活动,分别为“上海食品企业复工专场(6月8日上线)”、“热门饮料企业专场(6月13日上线)”、“预制菜主题概念专场(6月18日上线)”。SIAL中国系列国际食品展——深圳&上海,将分别于10月31日-11月2日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和12月7-9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浦东)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