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图片(端午节日习俗)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日起源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关于端午节的相关文字记载,“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如龙舟竞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 端午名称起源 “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端午”,“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古人历来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亦谓端午。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诗人节、浴兰节、躲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艾节、上日、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午日节、地腊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
端午节日习俗
扒龙舟 古代的越民族以龙为图腾,每年端午这天,东方龙星正好到了最南边的最中的位置,信奉天文的先民们这天会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便有类似于今天的竞渡游戏,这就是竞渡习俗的由来。 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如挂艾草于门。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艾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用来驱病、防蚊、辟邪。 食粽 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放纸鸢 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洗草药水 草药水,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日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在广东,儿童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则到江河、海边冲凉,谓之洗龙舟水,洗去晦气,带来好运。 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 薰苍术 薰苍术是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在民间用苍术消毒空气,即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 躲端午 躲端午,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地方民俗,是旧时流传于我国北方中原的端午节习俗。古时北方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 避五毒 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形成此习惯。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药料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跳钟馗 跳钟馗: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嬉钟馗”。在民间,“钟馗”是避邪扶正的象征,端午跳钟馗,寓意为消除五毒,四季平安,人寿年丰。据悉,跳钟馗源自北宋,是古徽州遗存下来的一种传统民俗表演,有《出巡》《嫁妹》《除五毒》等多种内容。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斗草 斗草是一种由采草药衍生而成的民间游戏,于端午日外出,找些奇花异草互相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
端午节日诗词
《端午⽇赐⾐》 唐 · 杜甫 宫⾐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罗叠雪轻。 ⾃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荷圣情。 《端午感兴》 宋 · ⽂天祥 当年忠⾎堕谗波, 千古荆⼈祭汨罗。 风⾬天涯芳草梦, 江⼭如此故都何。 《端午》 唐 ·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复长。 盐梅已佐⿍,曲糵且传觞。 事古⼈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觉芦⾹。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唐 · 卢肇 ⽯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已⾣端午》 明 · 贝琼 风⾬端阳⽣晦冥, 汨罗⽆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酒渊明亦独醒。 《七律 · 端午》 唐 ·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去谁知感慨⽣;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添⽩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湮没⼏垂名。 《五丝》 唐 · 褚朝阳 越⼈传楚俗,截⽵竞萦丝。 ⽔底深休也,⽇中还贺之。 章施⽂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