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水稻专家杨振玉逝世(“南袁北杨”俱往矣)
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著名水稻专家、杂交粳稻奠基人杨振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8日5时09分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5岁。
水稻界有“南袁北杨”之说,北杨指的是杨振玉先生,南袁指的是袁隆平先生。随着杨振玉先生逝世,“南袁北杨”俱往矣,中国水稻界的一段传奇就此远去。
杨振玉先生生平
我国著名水稻专家、杂交粳稻奠基人、辽宁省科技功勋奖获得者、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研究员、中共党员杨振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8日5时09分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5岁。
杨振玉1927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丰城, 1949年9月考入上海复旦大学,1951年1月从上海复旦大学参军,先后在杭州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预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航校、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空军任战士、学员和无线电员。1954年8月至1957年12月在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习。1958年1月毕业后一直在辽宁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从事水稻杂交粳稻科研工作,先后担任国家“863”课题主持人、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水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杂交稻育种研究室主任,兼任农业部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成员、辽宁省第六届政协委员、辽宁省科协副主席、沈阳市政府科学顾问等职,2000年11月退休。
他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数十年如一日长期奋斗在我国稻作科学事业上。上世纪七十年代,他首创“籼粳架桥”技术,将部分籼稻遗传成分导入粳稻品种中,成功选育了世界第一个“人工制恢”粳型恢复系C57,丰富了粳型恢复系资源,率先攻克了品种间杂种优势不强的世界性难题,并在我国北方实现了杂交粳稻的大面积种植,开杂交粳稻利用之先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先应用杂交粳稻的国家,为世界稻作文化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1978年杨振玉先生作为先进典型参加了首次全国科学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81年,“粳型恢复系C57及其杂交组合黎优57”荣获第一届全国科技大会奖、第一届国家发明三等奖、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毕生致力于实现“嘉禾满天下,农民尽开颜”的理想抱负。他带领科研团队潜心研究,集智攻关,与时俱进,勇攀高峰。作为国家“863”课题水稻高技术研究北方合作单位主持人,他在理论上弄清了北方低温对光温敏不育系表达的限制,摸清籼粳杂种F1的可利用与非可利用优势。实践上,培育出两系亚种间培矮64S系列组合,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的示范。八十年代育成了杂交粳稻恢复系C418, 进一步丰富“籼粳架桥”理论的内涵,使北方杂交粳稻再上一个新台阶。九十年代又育成了广占63S不育系及其系列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余万亩。2001年,“杂交粳稻育种的理论与方法及其骨干亲本的选育与应用”研究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参与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上世纪八十年代,杂交粳稻以技术专利方式转让美国、日本等14个国家,随后多次被邀请赴日本、菲律宾、朝鲜、美国等国家进行杂交粳稻的考察、技术指导和合作交流,使中国先进的杂交粳稻技术走向世界,为世界水稻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高瞻远瞩,鉴往知来,主持筹建了辽宁北方杂交粳稻研究工程技术中心,继续担负起发展北方杂交粳稻及国际合作的重任。他始终秉承科技创新、人才强国的思想,甘为人梯、奖掖后学,言传身教、谆谆教诲,时刻关注和提携年轻后辈,倾力培养学科接班人,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如慈父般地关心、厚爱他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赢得了后辈们的敬重和爱戴,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偶像和航标。
他矢志不渝,锲而不舍,始终未曾离开过自己钟爱的水稻事业,用一生践行“让老百姓吃饱吃好”的初心和使命,孜孜以求,砥砺前行,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多项荣誉和表彰。197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82年获得“辽宁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91年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2、1996两次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1999年获得辽宁省首届功勋科学家殊荣。2001年出席全国农业科技大会并荣获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先后多次被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党组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等荣誉称号。
他一生淡泊名利、光明磊落、功勋卓著、德高望重,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好长者、好榜样,更是我们水稻育种界的巨大损失。斯人已去,长歌当哭。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杨振玉先生,并对杨先生的家属表示深切的慰问!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传承杨振玉先生砥志研思、笃行致远的科研精神和宁静致远、厚德载物的思想品格,学习他自信自强、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和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高尚情怀,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辽宁乃至北方水稻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辽宁省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编辑: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