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原因,(一)中医从认识世界入手认识人体,认为一切事物都有阴、阳两种属性,人是自然界的一物,同样离不开阴阳属性,这种认识具有全局观,顶层观,有这种观念,对认识新事物很有指导意义,同时具有求大同而存小异、不断进一步认识,最终形成共识的优点;而西医是从认识细胞开始认识生物,具有天然的局限性,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自以为是,容不得不同观念的理论,容易犯一偏概全、顽固不化的错误。(二)中医认识事物乃至人体,偏重于全局的功能性和相互影响,而不仅仅是单一个体丶器官的实体性、独立性,这一点西医无法理解,西医认为各器官功能独立,各有各的功能,互不影响。比如中医认为肝与脾在五行是木与土的关系,肝脏本身属木,主管情志的疏泄,如果情志郁郁寡欢,将会使其疏泄功能障碍,产生肝区不适,甚至全身黄疸。同时认为,肝木过旺,会克伐脾土,致使脾虚,出现恶心厌食、甚至呕吐、腹胀等脾虚症状。所以中医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意思是说,发现肝有病,要有肝木克脾土的预见,脾土也会连累,治疗上应当先补脾。这在西医不可思议,西医不认为肝脏和情志有任何关系,认为情志是大脑的功能,情志不遂、生气等与肝和肝病无关,同时认为肝病与胃也没关系,肝病不会导致胃病。而现实是,大怒或长期生气,确实导致肝病的发生和加重,久患肝病,确实导致胃肠消化功能的下降、恶心不食、甚至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