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是由一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多因素变化过程。临床常见的血栓患者,最主要的特点有家族遗传性,反复发作性,症状严重性,血栓形成部位异常性,以及发病时间年轻化。
产生血栓的机制叫做,凝血系统;清除血栓的机制叫做:纤溶系统。
人体一旦出现血管破损出血的情况,凝血系统立刻激活,阻止继续出血;相反一旦出现血栓,消除血栓的纤溶系统就会活化,把血块溶解掉。
这两个系统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保证血液既不会凝固,也不会出血过多。
但是一些特殊的情况,会打破这种平衡:
血管内膜损伤时,内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内皮下的胶原纤维裸露,从而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损伤的内膜可以释放组织凝血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从而使受损伤的内膜变粗糙,使血小板易于聚集,主要黏附于裸露的胶原纤维上。使得血管内壁不再光滑,造成血流变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严重时就会造成血管堵塞产生危险。
那么,血栓出现时有没有征兆呢?
血栓形成的过程是正常的生理过程,所以它并没有什么征兆,尤其是在初期。但是到了血管中血栓逐渐增多后,也会有一些症状。
比如影响到了血流,可能造成局部的缺血,如果是脑缺血就会出现头晕、头痛,如果发生在心脏就会出现胸闷、刺痛的情况。出现四肢等局部就会出现局部肿大等情况。
如果是血栓出现症状了,那也就伴随着风险了,一般就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了。
最好的方式是定期的检查,控制好血脂、血糖、血压等。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