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玉米须在我的老家被称为“苞米胡子”,在广袤的黑土地上随处可见,它分布在成熟玉米棒的表面,并延伸至顶端,实际上,玉米须是植物玉米的花柱,待玉米成熟花柱干燥后就可以入药使用,它味道甘淡无毒,且没有什么歪味,药用历史悠久,是传统的淡渗利湿利水消肿的中药材。玉米须使用时需要经过中医辨证,确定病人的证候与药物匹配才可以使用,一般是入中药汤剂,不推荐直接用开水冲泡,因为采收干燥的玉米须难免会存在灰分杂质,如果清理的不干净直接冲服,存在安全隐患。接下来,我将结合中医理论,为您分析玉米须的作用原理和功效应用。
★甘淡渗利的玉米须
古代中医理论对中药存在实践上的认识,例如盐是咸味,暴露在空气中的盐总是潮湿的状态,由于盐是高渗物质,可以吸纳环境中的水分,所以咸味聚水,人体水液停留时中医反对过量的食用盐类咸味,反观,淡味与咸味却截然相反,多具有散水利水的作用,针对人体水湿不化停留在体内的病证。玉米须就是淡味的品类,具有利水消肿,驱散多余水湿的作用。玉米须入膀胱与三焦的经脉,入膀胱理论基础是它的气味决定的,中医理论中,苦味的药物通于心气的,苦味越重沉降泄热的作用就越强,心与小肠相表里,沉降泄热通小肠热邪,使热邪从大便排出,而利水湿的作用部位是脏腑中的膀胱,引导体内的水湿从小便排出,清代医学家吴鞠通先生曾说过“极苦通小肠,淡渗利膀胱。”就是这个道理。
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通路,参与的脏腑有肺,脾与肾,肺主通调水道,是水液运行的上端,脾具有运化升提水液的作用,将水液运送至肺,肺经三焦通路,推送至膀胱,肾主气化水液,是水液排泄的关键脏腑。玉米须外形成细条形且舒展通达,形似三焦水道有通调水液的效用。
★玉米须的效用
玉米须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具有调节水气病标症的作用,所谓标症是指停留在人体内的不被运化的水液,而本症是指导致水湿停留的原因,如脾不运化水液,肺不通调水道等。水液停滞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脾不运化引起的饮食相关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如高尿酸血症,高血糖等。以及肺不通调水道引起的浮肿,水肿等表现水气病的诊断是有一定的标准,如脾不运化引起的水湿内停,常有腹泻,便溏,口粘,舌苔腻等。肺气不足引起的水肿常伴有气短乏力,面色晃白,舌淡脉弱。复杂的水湿内停证不可单独使用利水渗湿的药物,因病证复杂,需要兼顾导致水液停滞的原因,才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总结
玉米须药性平和,具有良好的利水渗湿,通泄浊气的作用,但是它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却相对较差,水湿内停需要辨证寻找原因,针对病因治疗是中医治病求本的思路,亦不可以痛风,血糖高等疾病名称来确立是否适合玉米须,无论何种疾病只有水液停滞才可以考虑使用,且脏腑虚弱,津液不足的体质更不可以长期过量食用本品,易水学派的医学家张元素曾提示“过用淡渗燥亡津液”,意思是体内没有水液停滞而使用淡渗利湿易消耗津液,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