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囤网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保健食品>>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什么意思。不同的人同样的病开的方子一样吗?
早囤网囊括了全国大部分优质的食品酒水饮料企业,为用户提供最新最全面的行业信息!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什么意思。不同的人同样的病开的方子一样吗?

   发布日期:2022-12-20  作者:早囤食品  浏览次数:201
核心提示: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您的问题我将分两个步骤回答。①众所周知,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核心和基础,首先我们要掌握,辨证论治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②第二个问题,谈谈同一种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遣方用药是否一致?实际上,这两个问题联系紧密,我将根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您的问题我将分两个步骤回答。

①众所周知,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核心和基础,首先我们要掌握,辨证论治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②第二个问题,谈谈同一种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遣方用药是否一致?

实际上,这两个问题联系紧密,我将根据中医经典理论,结合临床实践,为您做正确的解答,请看第一个问题,总结如下:

一.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优势

⒈中医“辨证一词首见于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所谓辨证的核心是疾病所表现出来的“证”,也叫证候,请注意,这个“证”是不能被症状的“症”所代替。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出自《伤寒论.序》

证的概念是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个阶段。中医认为,同一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可以表现为不同的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包含着一组临床症状,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人的症状表现,舌脉等情况,辨别疾病的某一个发展阶段,就是辨证;再根据证,确立治疗原则,就叫论治,合在一起就是辨证论治

⒉为了更好的理解辨证论治,现举例说明:

①例如:疾病心悸(心慌),因发汗太过或汗出过度,导致心的阳气随汗液外泄,引起心阳受损,出现心阳虚证。症状表现上,除了心悸心慌,还常伴有胸闷,气短,乏力,脉虚大无力等心阳气不足的症状。

汗为心之液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黄帝内经》

注意,心悸为主要问题,可以确定为疾病,心阳虚可以确定为证,里面的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就是症状。

运用四诊分析心悸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后,就可以确定治则治法,采取桂枝,甘草组合的“辛甘化阳法”,来调治心阳亏虚,就是根据辨证采取的论治原则。

发汗后,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出自《伤寒论》

②例如:心悸在心阳虚证发生初期,症状轻微,但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身体基础差,脏腑虚弱,疾病常发展为心阳虚累及到肾阳,导致肾阳亏损。

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出自《景岳全书》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心肾同虚属于疾病阶段进一步加重,出现心肾阳虚证,症状表现为心阳虚证中的心悸胸闷,气短乏力,伴有肾阳虚证的腰膝酸软,尿频水肿,头晕,手足冰冷,脉沉细弱。

通过四诊分析,确定心肾阳虚,采取温养心肾的扶阳法则,以真武汤为治辨证,就是辨证论治的体现。

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出自《伤寒论》

总结:

例①疾病是心悸,属心阳虚证,治疗以温心阳为主;

例②疾病是心悸,属心肾阳虚证,治疗以温心肾阳气为主。

以上内容是辨证论治的举例说明,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分析,得出结论,这两个案例属于同一种疾病的两种发展阶段,如果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治疗方法肯定不一样,这是根据辨证论治确定的“同病异治原则”,接下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然三者中,识证尤为紧要——出自叶天士.《临证医案指南》

二.同病异治的中医辨证特色

⒈所谓“同病异治”,是运用辨证论治的思维,分析同一种疾病不同的证,再确定的治则治法。

每个人的身体体质条件不一样,例如,先天禀赋强弱,感受邪气种类,情绪,饮食等病因影响,使得不同的患者虽然得了同一种病,其发展阶段不尽相同,不同的病情阶段就是不同的证,所以,选方用药肯定不一样,临床上,要加以辨别。

临证审因须细辨,虚补瘀消热用清——出自《医宗金鉴》

⒉为了您能更好理解,下面以“胃痛”举二例说明:

①例如某男,胃痛遇冷加重,痛如针刺,腹痛,舌淡白有瘀斑,脉沉紧涩。

辨证分析:遇冷加重的胃痛属寒邪客胃,“寒邪收引凝滞”,气血凝滞不畅,出现气滞血瘀,舌,脉均是寒凝血瘀证的表现。

寒凝血瘀证的治疗以“散寒化瘀”为主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出自《内经.举痛论》

②例如某女,胃痛随情绪波动而加重,生气恼怒后,胃痛胃胀,嗳气,舌淡,脉弦。

辨证分析:情绪不畅,肝气不能疏泄而郁结,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舌,脉,均是肝气郁结证的表现。

肝气郁结证的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

心胃痛,有九种,辨虚实,明轻重,痛不通,气血壅,通不痛,调和奉——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

以上二例,在疾病方面,都属于胃痛,病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所表现出不同的证,所以,治法药方就不会相同,。

三.综述: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诊断方法,辨别疾病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就是“证”。确定了疾病的证,再处以相应的治则治法,这就是完整的辨证论治过程。

简言之,不同的人,表现的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病因,虽然发生了同一种病,而证不一样,用的治疗方药就不一样。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张仲景

中医之要,在于辨证,中医之难,难在辨证!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关键词: 疾病 中医 胃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买家保障支持先行赔付
担保交易保障每一笔交易
实地验厂真实性并拍照取证
委托找厂5万家工厂等您下单
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 快捷方便
企业名录| 资讯| 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