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贵如金”,眼下正是新茶上市的时候。在高价的诱惑下,有些不良商家用陈年旧茶冒充新茶,蒙骗消费者。前些日子,浙江省宁波市的李先生花了1200元在宁波市鄞州区横石桥茶叶市场买了一批声称刚刚上市的龙井新茶,结果发现茶叶质量不佳,经验证后证明是陈茶。看人卖茶、以旧当新、以次充好、香味可调、年份造假,茶叶市场存在不少消费陷阱。茶叶作为一种将保健、养生、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商品,从古至今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伴随物质生活的渐次丰盈,公众的茶叶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有的人喝茶是为了满足养生需要、文化需要和精神诉求,也有人把茶当成一种社会交往工具。美国作家福塞尔有本叫《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位》的畅销书,其中有一章节就叫“消费、休闲与摆设”,他说不同的消费行为,折射出不同的生活品位与社会等级。换言之,消费具有鲜明的符号属性,茶叶,同样是一种符号互动的工具,会被人用来制造阶层边界与身份认同,用来赢得“脸面”。当喝茶和一个人的“身价”产生关联,市场就会马上提供相应的商品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差异化的消费诉求,这就导致了茶叶市场,总会出现看人卖茶、以旧当新、以次充好、香味可调、年份造假等消费陷阱。人们按照茶叶品质和成本赋予其差异化的符号意义,稀缺的茶叶、考究的制作工艺、精美的包装,通过配套的文化营销,共同成就了一些茶类在茶叶产业中占据高位。这种茶叶价格更贵,说到底也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体现。低端茶叶利润稀薄,高端茶叶利润空间广阔。外行不懂门道,往往会给内行留下了制造猫腻的机会。不少消费者并不懂茶,缺乏相关消费知识。他们朴素地认为,那种名气大、价格贵的茶叶,往往品质更高。一些商人利用消费者的“不懂行”,用云山雾罩、貌似有理的话把消费者侃晕,从而达到使人上当受骗目的。货真价实、诚信经营本应是商人的本分,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那些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投机取巧的茶叶商家们,理应得到规训与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