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常吃的紫菜是塑料袋做的?近日来,一段质疑紫菜可能系塑料袋冒充的惊悚视频在网上热传,让不少市民心生疑虑。昨天上午,市民吴先生向温都新闻热线反映,他在市区矮凳桥一家面馆可能吃到了假紫菜。为了帮吴先生和其他市民解开这个疑团,温都记者在超市、菜市场、面馆等处购买了4份紫菜样品,分别以火烧、泡发、手撕等方式进行辨别。市民反映前一天看了网传视频 次日吃早餐时感觉吃到了“塑料紫菜”在网络上热传的视频中,一名女士将某品牌紫菜放入水中泡发,随后捞起撕扯。泡发后的紫菜较有韧性,女子据此判定紫菜是黑色塑料袋做的,并称“现在人心都变坏了”。这段视频触动了不少网友,很快在网络上热转,在市区矮凳桥东方灯具市场工作的吴先生也看到了这段视频。“起初我根本不相信,塑料袋和紫菜差太多了,怎么可能冒充得了?”可是到了昨天早上,吴先生在一家面馆吃早饭时点了一份紫菜汤,喝的时候他特地观察了下,结果还真感觉到有些不对。吴先生发现,汤里的紫菜有点韧,稍稍用力才能撕开,和视频里拍的特别像。“我向店主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们就说不可能的,那碗汤我*后都不敢喝了。”吴先生还特地捞起了几条紫菜用纸包着带了回来。不过仅凭手感、外观,记者无法分辨吴先生提供的紫菜是否存在问题。记者实验塑料袋冒充紫菜,真的可行吗? 火烧、泡发、手撕,一组实验见分晓昨天上午,温都记者在市区的超市、菜场买了3种不同种类不同产地的紫菜,并去吴先生吃早餐的面店买了他所怀疑的“塑料紫菜”。在购买过程中,记者特地问商户,市场上是否真的有卖“塑料紫菜”?市区东门海产品市场一名老板娘说,这都是谣言。“我看过网上的视频,这几天微信上也在热传,但这种用塑料做的紫菜是根本不可能的。我觉得视频里的那种紫菜是*后那一水的紫菜,这种紫菜*老,所以咬不动撕不断。”该老板娘介绍,紫菜一般在每年的白露节气开始播苗,管理到位的话,每年可以采收四五茬,其中头水,也就是“芽头”紫菜质量好,是紫菜中的**,*后一水的紫菜品质*差。事实真的如老板娘所说的这样吗?温都记者对4种紫菜进行编号,同时加入比对的还有黑色塑料袋当作5号样品,开始做实验。1号样品,购于超市,产地厦门,颜色为紫黑色2号样品,购于超市,产地泉州,颜色为黑绿色3号样品,购于菜场,产地苍南,颜色为黑绿色4号样品,购于面店,产地不详,颜色为棕绿色实验一:火烧5个样品依次用打火机点燃,观察各样品的变化。实验结果:1号样品能被迅速点燃,并冒出白烟,有咸味产生,燃烧之后的灰烬是白色的,一抖就掉下来。2号样品燃烧后有白烟,气味也是咸的。3号样品被迅速点燃,无明显气味。4号样品含有水分,过了一会儿才被点燃,有咸味。点燃黑色塑料袋,发现其迅速燃烧,火势蔓延较快,着火的地方变形卷曲,塑料气味非常浓重且刺鼻。实验二:泡发将5个样品用90℃左右的热水冲泡2分钟,观察各样品的变化。实验结果:1号到4号样品都成功被泡发,吸入大量水分;黑色塑料袋碎片浮在水面上,不能吸水。实验三:手撕记者将泡发后的样品用手撕,比较各个样品的韧性。实验结果:1号、2号、3号样品较容易被撕断,4号样品稍稍用力才可以撕断;黑色塑料袋碎片很难被撕开,撕开之后边缘是白色,并有些拉丝。实验结论:1至4号样品从手感、外观及燃烧后的状态等各方面,与塑料袋都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轻易分辨。专家释疑渔业专家:紫菜品种、品质影响韧性但和塑料袋完全不同对于网传的塑料冒充紫菜一说,温州市海洋渔业局专家表示从未听说过此类情况,他认为视频中的市民可能存在误解。“市面的紫菜以坛紫菜和条斑紫菜这两类为主,温州以及福建等地所养殖的均是坛紫菜,江苏等地以条斑紫菜为主。”专家介绍,条斑紫菜一般用于制作寿司等,入口即化,而坛紫菜相比条斑紫菜会略厚一些,此外末水紫菜(一个生长期中*后一次采摘的紫菜)品质会略差,口感更韧。不过即便是末水的坛紫菜,其韧性也远远低于黑色塑料袋,在气味、味道上也有天壤之别,不可能发生混淆。化学专家:黑色塑料袋多为聚***制成有毒性且不溶于水温州大学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师张伟禄称,市面上的黑色塑料袋多数是聚***制成,其中含有大量添加剂、增色剂等有毒材料,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包装食物。只有少量的黑色塑料袋是聚**、聚**制作,可以用于直接包装食物。“事实上,上述三种材料本身并非是黑色的,都需要通过增色剂染成黑色。” 张伟禄说,聚***材料因为杂质较多,一般选择染成黑色来遮盖,常见的垃圾袋基本是聚***制作的。塑料袋本身含有浓重的化工材料气味,坚韧且不溶于水,入口口感和紫菜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