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也有独门绝技,年轻的赵亚松对刘洪安仍然很羡慕。使用新油每天增加15元成本 提高单价每斤至少多卖五毛王小星多年来也是每天都换新油,只是并没想到主动告诉顾客。“我也不敢卖到‘油条哥’那个价,他出名了,我没有。”保定“油条哥”刘洪安,在短短一个多月内迅速火了。他成为“保定好人”,被授予“河北食品诚信经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上“焦点访谈”,来北京做报告。在行业内,刘洪安成为楷模,在民众间,刘洪安成为标志,他是诚信经营、健康饮食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当这些荣誉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时,这个人是难以复制的。不可否认,刘洪安是****的,但是做一个讲诚信的“油条哥”并不难。记者在保定走访期间发现,像刘洪安一样不使用复炸油的人并不鲜见。对一位炸油条的商贩来说,不用复炸油,只相当于每天增加15元的成本。常识连续炸不可超12小时不用复炸油,是“油条哥”刘洪安的*大卖点。在他“刘家豆腐脑”的玻璃窗上,贴着显眼的告示。这些告示很简单,用普通白纸打印而成,但是传递的信息却很明确,焦点集中在“不用复炸油”上。刘洪安的小店配备了验油勺——一把普通的不锈钢炒勺,顾客可以用验油勺盛一勺油,进行鉴别。玻璃窗上还贴着刘洪安给出的鉴别复炸油、甚至地沟油的方法——黏性大、有异味、加温后变色为地沟油,不清澈、黏性大、含有杂质、颜色深为复炸油。复炸油,简单理解就是反复用来油炸的食用油。据媒体报道,山东农业大学的学生,曾经在实验室里对复炸油进行了科学检测。食用油使用次数过多或和氧气接触过多,会产生丙二醛。丙二醛具有潜在致癌性,会引起细胞代谢及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会导**亡。在实验中,大学生们购买的食用豆油,在未使用前,检测结果为每千克中丙二醛含量为0.88毫克。而在实验室炸了7次食物后,测出丙二醛每千克含量为143.7毫克。以此计算,煎炸7次后油中丙二醛含量为未使用豆油含量的160多倍。食用油不能反复使用、连续油炸,似乎应该是一种常识。2011年6月14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份《餐饮服务单位食用油使用指南》。其中有规定明确指出:“煎、炒、炸食品的食用油使用期限*长不得超过3天;连续煎炸食品的,累计使用期限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添加新油的方式延长食用油脂使用期限”;“不得回收菜肴中的油脂作为食品原料重复使用”。这是能找到的与复炸油相关的不多的“明文规定”之一。“油条哥”刘洪安每天早晨5点半左右开始炸油条,8点半左右就销售一空,所以他的食用油连续煎炸时间,不可能超过12个小时。不过,在炸油条的过程中,刘洪安会不断往油锅里添加新油,而且会把炸油条剩下的一些清澈的食用油,当做炸花椒油的油料。成本不用复炸油一天损失15元既然有明文规定,*止使用复炸油,那餐饮企业铤而走险使用复炸油的动因无非就是利益,他们担心不断更换新油,会带来成本的上升。事实上,在刘洪安的小店,坚持不用复炸油,并没有带来成本的大幅增长。油条,本就是一种吸油率极高的食品。在油炸过程中,大量食用油被吸入了湿漉漉的油面中,这样油条才能松脆可口。刘洪安说,自己每天大概会消耗28斤食用油,而等到油条卖完,锅里剩的油,大约仅有3斤多。除去刘洪安撇出来,用作炸花椒油的那部分,剩下不到3斤“复炸油”。刘洪安购买的食用油,大约5元一斤,倒掉3斤油,就是倒掉了15块钱。成名后,刘洪安的生意越来越好,每天能卖掉70多斤面,一斤面大概能赚2块钱,刘洪安一天能赚近150元。每天多掏15块钱的复炸油成本,对他来说可以承受。就在保定的银杏路上,距离刘洪安的“刘家豆腐脑”店咫尺之遥的地方,有一个不起眼的铁板油炸移动商贩。这是一家夫妻店,老刘夫妻两人推着小车,每天傍晚到夜间,在这里**自制的铁板油炸食品。东西卖的很便宜,炸豆腐、平菇、茄子……一串只要几毛钱。老刘告诉记者,他们在这里做小买卖的时间比油条哥还久,两人是看着油条哥声名鹊起的。“我们知道油条哥现在出名了,生意也越做越好,我们可没法比。”老刘不愿透露自己一天生意的“流水”,只说自己肯定没有油条哥挣得多。但是他很主动地对记者说,自己小推车用来炸串儿的食用油,也是每天更换的,**“非复炸”。“其实,每天把所有的东西卖完后,油锅里的油就基本不剩什么了,根本用不着再留着,直接倒掉就可以了,**天换新的,这点损失,我们承受得起。”老刘用的是从超市里购买的桶装大豆油,价格要比刘洪安从粮油公司批发的贵一点。同行保定其实不止一位“油条哥”早晨6点,“刘家豆腐脑”门前,已经聚集30多人,大家有序排队,等待着买到油条哥的“放心油条”。在保定,这么火的早点摊,只有这一家。其他卖油条的早点摊,不会有这样的长队。他们默默无闻,但他们的油条品质并不差,有些也拒绝使用“复炸油”。“良心油条哥”其实不止刘洪安一人。保定*有名的小吃,可能是驴肉火烧,但在早晨,油腻的肉食总没有豆浆油条吃起来可口。所以,保定的油条摊很多。以“刘家豆腐脑”为圆心,方圆2公里半径内,就有数家油条摊。距离“油条哥”*近的一家油条摊,只有约一百米远,走几步就到。这家店今年5月1日才开张,老板说,他没有每天都换油,大概两三天一换。他说,自己去油条哥的店里尝过油条,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并不比自己的好吃,所以没有必要每天换油。再往远处找寻,在保定的创业路上,记者发现了一家摊位,老板王小星说自己使用“非复炸油”的历史,比刘洪安久远很多。湖北人王小星在创业路卖油条已经十多年了,在这一行,他是刘洪安的前辈。王小星用的是传统的大铁锅,不是刘洪安的长方形不锈钢锅。他的油条卖4元一斤,每斤比刘洪安便宜1块钱。“我这么多年一直就卖这个价,保定绝大多数油条摊也是这个价,我不敢卖到‘油条哥’那个价,他出名了,我没有。”王小星说,他这么多年来,也是每天都换新油,但是他并没有主动告诉顾客,当然,也很少有人问起来。“来这里的,都是回头客,附近的老主顾,大家早就习惯的,我不觉得告诉他们我每天换油,能增加多少生意。”和刘洪安同为80后的赵亚松,也不用“复炸油”,他的小店是个流动摊位,现在的位置在保定的复兴西路。赵亚松的油条卖得比王小星贵一点、比刘洪安便宜一点,4.5元一斤。“我和他们都不同,我用的是干面炸油条,不是油面,这种新方法,不再使用明矾发酵,炸出来的油条不会铝超标、更健康。”赵亚松为了学习新的炸油条方法,专程来了趟北京,花了几千元参加培训班。他和的面,看上去几乎全是干的,不像刘洪安、王小星那样——和出来的面上有一层油。跟王小星不同,年轻的赵亚松对刘洪安很是羡慕,当听说保定市要成立“良心油条联盟”时,他很感兴趣地表示“很想参加”。秘诀不否认营销效果赵亚松其实已经意识到一个很重要却又很基本的理念——自我营销。记者在半天内就找到三四家自称不使用“复炸油”的油条摊,他们都没有像油条哥那样出名,恐怕跟没有自我营销有关。刘洪安在接受采访时并不否认自我营销所带来的独**果,这也是他区别于保定其他油条摊的*显著特点。“刘家豆腐脑”是刘洪安租来的店面,但他一点也没有吝啬在装修上投入成本。“安全用油、拒绝复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被醒目地印在了门脸上。刘洪安说起自己成名的经历。*初,附近一位常来吃油条的顾客发现刘洪安的油条越来越火,经常需要排队。于是,就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同事。没想到,这位同事的老公是《保定晚报》的记者。这位记者前来求证,并用了三天的时间完成了采访和稿件撰写,文章见报让刘洪安一举成名。被媒体报道后,刘洪安并不懈怠,而是时刻注意更新门面信息。他在一份张贴的告示上写着“我店有幸上保定晚报,得益于新老顾客的关爱和照顾,在此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后我店将以此为鞭策,继续本着‘做人要讲良心、做事要讲原则’的态度,严把质量,不掺假,不**,不售假,为您长期提供更安全、更放心、更合理的膳食”。一位保定市的油条摊主向记者透露,其实,油条的利润很微薄,即便是刘洪安,卖一斤油条也只挣2块钱。但是,豆浆、豆腐脑、馄饨、粥等“稀食”的利润更高。所以,油条摊都会配备稀食供应。而限购,无疑让稀食卖得更多。“我当时真没想到能上报纸,但是,我觉得这种‘推销’对我的生意有一定关系。我上学时是会计专业,学过市场营销,我知道,任何产品都离不开营销,没有营销,东西是卖不出去的。这跟交朋友一样,交朋友是交心,交心就是推销。当然,我现在这样,更大的跟运气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