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强调的是,放在“三个世界”大背景下,营销的战场、方法的确发生了很多革命性的变化,但有一个基本规则没有改变:销量是抢来的。每每节后上班,大多是开会。新老大员们,要谈规划、树雄心、定考核、表决心、立军令状。当然,会议结束后,公司的、小团伙的酒桌上,再煮酒论一次英雄。可是,立下军令状,2017年就一定会比2016年好吗?过去两年的数据已经显示,2015年、2016年,大多数品类的整体销量增长都在放缓,甚至已经连续两年出现“数量增长的封顶”,即行业龙头企业率先“总销量下滑”;2016年年底到2017年年初的目标达成率只有50%,环比增长率是负数。老大都在下滑,都实现不了增长目标,对于大多数**、第三集团的企业,凭什么去保证2017年能扭转乾坤呢?在这种背景下,不要说军令状不是保障,那些什么模式创新、管理创新、预算规划等,也恐怕是官样文章。**头痛的方法,不一定是在头上做手术,但无论是从哪里入手,不能将治头痛偷换成治脚气。也就是说,开出的药方还得是**头痛。同理,诊治增长乏力的方法,必须是解决销量下滑的病根,而不是变成组织管理、或KPI考核方法的选择。企业当前要解决的是,认清销量下滑的真实原因,特别是认识到自己的昏招,才能找到解决下滑、重启增长的方法,这样的并力一向、鼓舞士气,才有可能在总体形势不乐观的大背景下,走出自己的小行情。下面解析销量下滑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导致销量下滑的昏招,企业可以对照检查,看看自己中了几招?销量下滑的根本原因,也是核心症状,只有一个:产品卖不动了。也就是说,要解剖销量下滑的根源,**的方法是从“产品的销量数据”,以及各种“市场表现的量化指标”里去找,不围绕销量及市场量化指标,讨论销量问题,都是耍**。销量治百病,一涨遮百丑。可是销量下滑意味着有人要负责,每个环节都想把下滑的皮球踢给别人,摘清自己的责任。关于销量下滑的各种理由:GDP增长放缓(可惜这个理由站不住脚)、统计数据虚假、天气不好、对手也在下滑、零售网点减少(实体门店关店潮)、电商冲击、微商分流、广告预算减少、促销力度降低、新品上市太慢、财务流程官僚、产品质量下降、考核机制不合理、企业文化有问题……这类总结销量下滑原因,就是前面说的,把治头痛变成**脚气、胃病、心理等,总之听起来振振有词、有条有理,可都不是治头痛。老子说:言有宗,事有君。就是指,说话要有主线,做事要有头脑。不要绕来绕去,不知所云,得往事上说。一个企业,特别是占据行业前十位的品牌企业,销量下滑的根源,是自己出了昏招,主要的表现是以下三类十种:**大类昏招,主导品种销量下滑什么是主导产品?在企业销量结构里,占比超过10%的品种,特别是销量占比**的品种,就是主导品种。所有总销量的下滑,首先表现为,销量占比**品种的下滑。所以,主导品种**销量下滑,是企业销量下滑的重大征兆。除此之外,主导品种下滑还有三个附带症状。1.主导品种在企业内部品种贡献率的占比下降很多人说产品结构要均衡,即不要过分依赖单一品种,这是屁话。还拿出什么个性化、定制化等趋势,证明“不要一枝独秀”的必要性,这是没玩过大规模销售的人才会说的外行话。企业的**目标就是打造主导品种,王老吉(加多宝)、六个核桃、飞天茅台,都是一只产品通打天下。产品多子从来不是多福,而是多负担,是增长掣肘、利润黑洞。2.主导品种促销频繁如果是主导品种,特别是市场占有率高的主导品种,通常是不需要促销的金牛产品,而不是需要经常促销才能推动销售的明星产品。主导品种经常促销,通常是下滑的信号。3.主导品种毛利下降很多人都接受这个暗示:销量大,必然毛利会下降,因为渠道、终端为了争夺顾客,都会主动降低毛利空间。这是销售里*常见到的思维定式,但这种观点是错的。毛利下降的真实原因是管理意志松懈,与前面对总量下滑、占比下滑、频繁促销习以为常一样,是*终导致销量下滑势不可挡的昏招之一。毛利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两个:一是没有使用“定价策略”去主动“调节”(说调情也可以)市场,比如不敢涨价,却习惯降价;二是对渠道价值链各环节的合理毛利缺乏统筹规划。上面四个昏招只要犯了一个,就等于让主导品种走上“缓慢**”通道。当四个昏招都犯了的时候,接下来的就是兵败如山倒,不可收拾。**大类昏招,新品“三振乏力”现象里已经有本质的答案:大企业总是不推出新品,小企业总是新品迭出。成功的新品卖出规模,就是改朝换代,就是重新分配市场江山的座次(品牌结构),比如洋河蓝色经典;但大部分新品都是昙花一现,算是潇洒走一回,或者以战术时间换战略空间。因此,在销量下滑的**级昏招里,新品黑洞是需要关注的要点,也有三个症状:4.新品置换了老品销量当主导产品销量增长乏力的时候,很多企业不去解决主导品种的问题,却试图用推出与主导品种近似(价格、品质、渠道等)新品去提振销量,而且作为年度营销的重点,倾斜预算等。这是用**脚气代替**头痛,结果往往是:新品增量抵不上老品下滑的销量,新品ROI(投入产出比)倒挂,新品的销量可能还没有费用多。5.推出低价新品很多企业把推出低价新品当作抢夺市场份额的杀手锏。我们可以看到,低价想要成功,只在一种情况下成立,即低价是一种战略行为,其战略目标在产品的“资源链”上可以形成垄断,从而有效打击对手。这种低价产品才会成功。否则,低价只会抢夺自己主动品种的销量,包括损害自家品牌的价值定位。6.新品回头率低新品的两个鬼门关,**是上市时的爆点,包括创意及营销资源的投入力度;**是自然回头率。普遍关注的是新品的**道关口,这个也是合理的,但新品真正的考验是**关。为什么过去两年,那么多爆款昙花一现,那么多新品、创业者,也没有成就一个真正的爆品(小米除外)?无他,自然回头率太低。这是新品三振乏力的问题,对于行业**企业来说,这是导致销量下滑、包括产品更新换代青黄不接的根本原因。第三大类昏招,运营系统落后落后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专业度不够,二是反应速度落后于时代。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7.终端占有率下降,具体说是终端的七率指标趋差反映终端管理效果的是“七率指标”,我称之为“非常6+1”,即外部市场表现六率:网点覆盖率、专销率(**陈列率)、销量份额占有率、产品组合率、生动化陈列布置率、业务员拜访频率,加一个内部终端效益审计指标:投入产出率(ROI,终端盈利率)。8.电商乱价电商乱价,并不是指电商产品影响消费者够买,而是乱了渠道商的价盘,这才是电商价格管理的核心。消费者并不会因为在餐馆喝一瓶售价10块钱的可口可乐,就不在超市用2或3块钱买,或者影响他在你网上以1.8元一罐包邮一箱。所以,线上与线下,产品零售价格管理并不是管理消费者,而是要考虑如何协调渠道商。很多企业因小失大,因为电商的低价影响到产品的渠道价盘,这是一个长期危险的昏招。9.品牌诉求平庸不知是什么原因,*近3年,企业在购买创意服务上,越来越平庸。导致大量的说明书式广告,而缺少了让人眼前一亮的big idea(大创意)。大创意绝不是靠媒介投放,大创意就是靠创意本身的撬动力。比如,统一小时光面馆的系列微电影,这是可以创建起一个新品、新品牌的大创意。10.营销套路老化在今天这个时代,所谓套路老化就是指:对电商的机会、社群电商的机会、微商的机会、社会化新传播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的机会,缺乏清晰的发展战略。言有宗,事有君。凡事必有主次、先后、因果,上述10个昏招,是按照重要性顺序降序排列,**、**大类的昏招*关键,是导致销量下滑的根源原因。我想强调的是,放在“三个世界”大背景下,营销的战场、方法的确发生了很多革命性的变化,但有一个基本规则没有改变:销量是抢来的。站在年头,我给2017年的企业提供四条抢销量的建议:**,关注自然回头率。不管是老产品,还是新产品,都要特别关注这个指标,这个指标里有提示销量的所有答案。**,开启场景激活式营销。场景激活,就是要将线上、线下、社群、门店、电商、微商等销售力量进行打通、贯通。激活场景,就是激活品牌,就是激活销量。第三,对战斗力团队下重注。比、学、赶、超,传、帮、带、训,“团队战斗力八字诀”依然有效。重奖之下必有勇夫,赏其先得,两条激发士气的简单法门必须大胆使用。对于**团队,要下重注,要重奖到没有拿到**奖的人心惊肉跳。第四,发动销售战役。抢销量就是要走在对手的前面,致人而不致于人,才能斗乱而不乱,跟在对手的后面打,已经落了下风。用新**,比如VR红包、小程序发动销售战役,实现低成本的线下到线上联动,都是事半功倍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