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管理实践中,有个问题常令职业经理人沉吟不已:授权。与授权相对应的是要权,要权与授权是管理敏感区,也是让人纠结不已且易滋生上下隔阂的问题,这在职业经理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对上时,认为自己“拿得起”所以想开口要权,开口又怕上司“看不起”,不开口又怕上司“懂不起”,无论上司“看不起”还是“懂不起”,自己都会“伤不起”;对下时,不授权怕下级说自己“懂不起”,授权又怕下级“拿不起”而导致自己“伤不起”,监督授权又怕被“看不起”。此如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表白,怕做不成朋友;不表白,怕只能做朋友;托付,怕对方辜负;不托付,怕辜负对方。从此角度看,要权与授权貌似难以找到皆大欢喜的平衡点,故而常使职业经理人困之其中而忧心不断、沉吟不已。苏轼《题西林壁》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是看问题要站准角度。有些问题,当你站在这个角度看,会发现问题总是“剪不断,理还乱”;当你换种角度看,突然发现所有问题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例如,有人曾问我: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幸福?其实,幸福只是一种虚无的角度对比。卞之琳的《断章》写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诗其实是说:每个人总是在别人身上看见自己的幸福。比如,你从财富的角度定义幸福,和富人比,你会发现自己压根就没有幸福过;和穷人比,你会发现自己原来一直很幸福。你从家庭和睦的角度定义幸福,看到初恋与其爱人大打出手,你会发现自己很幸福;看到初恋与其爱人其乐融融,你会发现自己很悲剧,等等。无论你从哪种角度定义幸福,无论你在和谁比幸福,当你站在所有人的角度来审视人生时,你会发现:人无论贫富贵*,每个人都有程度相似的喜怒哀乐,纵观每个人日出日落的一生,没有谁会比谁幸福。明白此理,你就会自觉放下对幸福的刻意追求,诸多烦恼就会烟消云散,你的人生就会变得很轻松。类同人们定义幸福的角度,职业经理人之所以在“要权”和“授权”问题上纠结不已,原因就是看问题的角度没站准。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职业经理人为什么想“要权”?原因就是许多职业经理人把权力当作管理的基本工具,误以为没权力就没法管理。权力真的是管理的基本工具吗?我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依法治国”,也就是说,治国工具只有一个:法。企业亦如此,法规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工具,此即韩非子所说的“治民无常,唯法为治”。其次,我党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背后的寓意是什么?就是明确了权力不能脱离法规制度单独存在。当管理工作中出现授权问题时,说明权力已经脱离法规制度单独存在。权力脱离法规制度单独存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单位的管理是权大于法的人治状态。权力一旦脱离法规制度单独存在就会成为洪水猛*,此时,纵使贤明的管理者也会担心下级“拿不起”而在授权问题上难以抉择。再次,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多数学者观点是“依法行使权力”,这其实还是站在“权力单独存在”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况且,“依法行使权力”靠的是“自觉”,但“自觉”靠得住吗?况乎“地球是转的、人是会变的”。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办法只有一个:权力法制化。比如,企业规定:“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职称晋级条件审查工作,凡符合晋级条件者须于审查结束日起3日内宣布晋级,审查有错漏影响晋级结果或逾期未宣布合格者晋级者,对人力资源部主管作降一职并调离处理”。虽例虽有待商榷,但如此一来,员工能不能晋级就由法规制度说了算,而非人力资源部说了算,这就是权力法制化。权力法制化的本质是消除法制中的人治空间,杜绝人治合法化,从而避免权力人物化和岗位化。*后,权力一旦法制化,权力就会回归到法制中,权力人物化和岗位化的问题就不复存在,要权和授权的问题就自然失去讨论的基础,管理者的担忧、经理人的纠结、下属的抱怨等问题就会自动化解。在此情况下,员工会看到个人前途命运是由规则来决定而不是由人来决定,他们就会记牢规则、盯牢规则并随时做好告状准备。此时,谁若试图改变他人的前途命运,那他的前途命运就会被规则立马改变,如同上例中人力资源部主管的命运一样:只要有人盯上他的位置,只要他损害他人利益,或是意图为他人谋利,他的前途命运就会在“一告准倒”中被改变。综上所述,职业经理人若能站准角度重新定义“管理的基本工具”,就能树立科学权力观,就能对其角色进行科学定位,终而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