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间,五粮液发布2017年半年度报告:2017年上半年,五粮液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7.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7亿元,同比增长27.91%。其中,酒类营业收入147.7亿,占总营收94.5%。▲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半年报业绩分析公告指出,公司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抓住深化国企改革和振兴实体经济的机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为指导方针,持续推进“创新模式、提升品牌、整合资源”的发展战略,着力开展各项重点工作。▲主营业务构成情况(一)着力工艺管理,持续推进粮食基地建设及产融发展。1.坚持秉承五粮液传统酿造工艺。通过优化酿酒车间的激励机制、加强传统酿造工艺的技能培训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式,不断提升优质品率。2.持续推进粮食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创品牌、建基地、搞加工,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强化粮食原料采购的质量预检、溯源管理和全过程跟踪,持续推进粮食基地建设,为保障酿酒原料品质、确保食品安全夯实基础。(二)着力营销创新,大力推进传统营销向终端营销、精准营销转型。1.大力推进“百城千县万店”工程。通过“五粮液专卖店(旗舰店)+社会有影响力的销售终端+KA 类终端+线上线下一体的新零售终端”的形式,优化渠道布局,逐步构建产品核心营销渠道,形成核心终端的深度运营和精细化管理,完成向终端营销的转型。2.进一步创新拓展营销渠道。加强与京东、苏宁、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企业以及大型跨国企业、世界知名品牌的战略合作,共同构建新型营销模式。3.加快开发国际市场。报告期内,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实施沿线重点开发,进一步加大国际化发展的开拓力度。(三)着力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品牌价值重塑和品牌文化宣传。1.全面提升公司品牌形象。深度挖掘公司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的内涵,加强与全国、全球**品牌策划机构合作,重塑公司品牌新形象。2.提升核心品牌竞争力。建立与品牌战略相匹配、与产品策略相同步的产品品牌推广计划,构建一体化、立体化的产品整合传播体系。3.梳理品牌宣传的渠道资源。创新品牌传播方式,充分利用移动终端等新媒体传播渠道,加强品牌文化的宣传。未来措施生产方面公司在坚守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激励机制和管理能力,提升优质品率;同时拟通过扩大生产基地建设,提**产和陈酿储存能力,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打下基础。市场营销方面依托现有销售渠道网络,大力推进“百城千县万店”工程的落地实施,强化对终端样板店、示范店的整体打造,形成依托专卖店、旗舰店,联合社会有影响力的销售终端的立体终端营销氛围。机制方面解决制约发展的机制体制问题,加强系列酒自营产品与总经销产品的模式建设,加强样板市场与品牌打造,做大单品,升级产品结构,强化系列酒品牌打造力度。内部管理方面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运营效率,强化预算管理,加强成本管控,降低费用率。五粮液计划量已投放80%,市场仍缺货根据记者调查,目前五粮液全国各地市场终端零售指导价均为969元、一批价在820元左右。五粮液从去年开始按月配额,今年减量,随着中秋国庆双节的到来,普五市场供应不足的状态开始爆发出来。“由于供应量和需求量的不均衡,公司今年的产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销售和消费的需求。”五粮液股份公司品牌管理事务部部长陈翀在近日表示,五粮液目前供不应求,市场上大面积缺货,经销商的库存率低于5%,整个市场到厂家都属于抢货源的状态。“今年到目前为止,五粮液计划量已经投放了80%。”陈翀进一步介绍到,今年五粮液批价和终端零售价的上涨,是经销商和终端市场的主动行为,这几年五粮液的市场的需求增速明显,每年的增长率都在20%以上。一位五粮液经销商表示:“目前五粮液、1618市场需求大,批价、团购价甚至零售价均在缓慢上涨,目前大商们开始对渠道进行梳理,以保证‘双节’市场出货价的稳定。”目前,白酒上市公司大部分已发布了上半年业绩报告,茅台、五粮液、汾酒等名优酒均交出了傲人的成绩单。业内人士分析,供不应求、市场份额向优势一线品牌集中以及人们生活收入水平提升是五粮液乃至整个高端白酒市场崛起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