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了解,日前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举办的“农产品战略安全与政策供给”课题研讨会上获悉,随着廉价进口大豆的疯狂涌入,国内食用油自给率一降再降,国产食用油自给率仅占32.2%。专家表示,这种情况明显威胁到国家食用油的供给安全,建议发展花生产业,以取代目前落入外人之手的进口大豆和转基因大豆作为原料。有统计表明,2016年我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耗量从2008年的20.7kg上升到2016年的24kg,每年都呈增长态势。与食用植物油需求上升趋势相反的是,中国油料油脂的总产量却不断减少,自给率越来越低。事实上我国一直是食用油消费大国,2015/2016年度,我国食用油的消费总量为3426.5万吨,利用国产油料(扣除大豆、花生、芝麻和葵花籽等4种油料部分直接食用外)的榨油量为1105.5万吨,国产食用油自给率仅占32.2%,这就意味着我国67.8%的食用油需要依赖进口。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油料生产自给自足的难度很大。如果只靠自给,大概需要种植7亿亩的油料才能满足需求,按照我国目前的水土条件,显然是有难度的。”但根据此前公布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年—2020年)》中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不低于40%,目前只有32%的自给率距离这一目标的差距还很大。山东鲁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东伟告诉记者,目前这种情况明显威胁到国家食用油的供给安全,与“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出现较大偏差。在食用油中占比*高的就是大豆油。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原**科学家禹山林解释称,中国大陆不像香港和台湾,一年人均的食用油只有16到17公斤,2016年可以达到24公斤,为什么那么多?主要是因为大豆,因为一年有8300多万吨的大豆要榨油。进口大豆很便宜啊,榨油之后成本很低,进入市场以后因为便宜就有人买,现在在超市面大豆油很便宜,特别加转基因的嫌疑,价格更低。15年前,按照承诺入世后实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我国取消对大豆、油菜籽等进口关税壁垒。相比于玉米、大米和小麦等粮食品种,在我国的入世承诺中,大豆是贸易保护程度*小、市场开放程度*高的大宗商品品种。也因此,国外的特别是转基因大豆随之潮水般涌入。尤其是转基因大豆,产量高、质量好、价格低,让传统的中国大豆几乎没了市场。为了缓解油脂短缺、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必须通过实施多元化的油脂发展战略。早在2016年4月份,农业部就曾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油料的品种结构调整重点,两油为主、多油并举,重点发展油菜和花生。根据这种新的食用油发展构想,花生作为具有中国传统优势及**大油料作物,以其亩产量高、出油率高、极耐干旱、不与粮食争田等优势,成为解决中国食用油短缺的生力军。据孙东伟介绍,我国适宜种植花生的地域广阔,黄淮流域、中原、新疆、两广、两湖、辽宁、福建等地都有种植花生的传统,而且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花生含油率高达50%左右,为大豆的2.5倍,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4倍,经济价值是大豆的7倍左右。禹山林指出,相对其它油料作物具有生产规模大、种植效益高、油脂品质好、国际竞争力强的特点,而且,目前我国传统的油料作物大豆、菜籽、葵花、芝麻等已经失去优势,大都依靠进口,唯独花生还有机会。他解释称,一方面花生的种植适用区域很广,东北到南方都可以种;而另一方面种植的花生可以给农民带来接近2500元每亩的收益,但是大豆是1200元,油菜则更低,对农民而言会更有诱惑力。花生未来或将成为植物油的主力军,而且是油料作物的主力军。孙东伟对此也表示赞同,发展花生产业不仅可以填补我国食用油缺口,减少对转基因油料油脂进口的依赖,而且还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保障国家粮油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