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互联网吹来的改革风浸润了世界各地,有史以来,每一次全球范围的巨大变革都会引起世界格局的重新确立,社会分工重新规划,届时,商业社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重组造就了一部分人,同时也毁灭了一部分人。成功者各有各的优秀,失败者也各有各的光荣,两者都为后来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互联网+、转型、VC、托管运营等等,一连串新观点时不时跳入我们脑海,当今,热度*高的当属OTO,有些人视OTO为神明,试图通过OTO在互联网大潮中华丽转型,他们生怕被新兴力量拍死在沙滩上,在OTO大潮中,有多少企业成功了,有多少失败了呢?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听惯了成功者的抑扬顿挫,今天跟随先知中国小编的步伐,让我们看一看那些失败的原因吧。
一、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是转型的关键
“互联网+”的提出让OTO瞬间高大上了,各大企业都想借OTO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且不论自身具体情况,先傍上“互联网+”再说,指望穿着OTO的外衣就能成功转型。理智情况下,大家一致认同,没有什么事情是**的。可当网络上挂起“OTO”风时,理智就不知道被吹到哪里去了,俗话说,变则通。与时俱进是商业发展必须要遵循的规律,可变化要基于对自身充分了解的情况下。
二、打破僵化“模式”意识
自从OTO被提出后,普遍认为它是一种模式,其实,更确切来说,OTO是一个概念。是诞生于互联网思维下的大框架,仅将OTO作为模式未免有失偏颇,就像成功没有模式,脚踏实地才是关键。
三、创新是进步的根本
企业应该明白,OTO只不过是提供了一个概念,一个大框架,其中的内容还需要自己去填充,考验的是自身实力,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才是进步的根本。真正的创新是思想的创新,是技术的创新,是理念的创新,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同步,是****的创造,不要单纯认为OTO是创新,自身实力跟得上,OTO可以帮助实现这种创新,否则,只不过是换个形式走别人的路。
四、一切发展应该以现实为依托
有很多OTO企业都信誓旦旦基于市场需求,敢问有多少是经得起考验的?餐饮和用车市场炒得那么火,成功了吗?实际的市场需求是怎样的?为啥外卖补贴成常态、打车优惠券满天飞?如果真的有那么大的市场需求,企业用得着砸钱圈用户吗?如果说在初期抢市场阶段砸钱还有情可原,国内的外卖、打车等已经被瓜分差不多了,市场格局也基本明晰了,怎么还得靠钱圈住用户?美其名曰增强用户粘性,真实情况恐怕会是:如果优惠和补贴取消或大幅下降,用户需求会骤减吧。因为很大一部分用户的需求是被大幅优惠吸引来的,这也造成了这些OTO企业持续砸钱的困境。自己拔高的伪需求,赔死钱也要维持。
五、不要被“痛点”所伤
许多企业热衷于寻找消费者“痛点”,以为做产品、做营销、改善体验等戳中用户痛点,从痛点出发就能解决用户一切问题,是对的吗?互联网企业小米,在设计产品时,时刻关注消费者舒适点,为用户提供**的产品、服务和体验,让用户舒适惬意,才是企业致胜的法宝。找到用户“痛点”不难,难的是让用户在舒适中感受快乐,与其空追求OTO概念,不如塌下心来做产品,塑造良好的客户体验。
六、消费者心智资源是**竞争场所
用户粘性不应该靠烧钱刺激来产生和维系,而应该是主观的自然需求。正如上文所言,拔高需求或许是恶性烧钱的根源。就算看到了市场前景,也不要急着消费未来嘛!停不下来的烧钱,这代价有点儿昂贵。
用车领域烧钱补贴。外卖订餐烧钱满减等情况常有发生,那么不*有人要问了,“烧钱”是不是OTO的必要条件?从短期看,为了迅速扩张市场,烧钱是必要的,尤其是OTO行业。对于有些行业而言,初期短期的烧钱是可以理解的,合乎市场发展规律,不过持久的烧钱就不可以了,消费者心智资源是**的竞争场所,单依靠价格战带来的用户资源,忠诚度低。
营销人常说,要“粘”住用户,然而,用户粘性,却不是靠烧钱刺激来产生和维系的,应该是主观的自然需求。因此,OTO应该把重点放在占据消费者心智资源上。
七、风口猪要飞起来还得看实力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这句话在圈儿内也算广为流传了。
OTO的产生确实为市场提供了新方向,不过,随着千军万马蜂拥而上,这风口显然已经超负荷了。在你争我抢的厮杀中,风口夹杂着奋战的鲜血,我们关注着飞起来的****,却不曾注视掉下去的千千万万。OTO为渴望成功的人们描绘了一片广袤的希望原野,却不是一个人人都能一飞冲天的完美天堂。“OTO的风口猪都能飞起来”,更多的是传递一份追求梦想的激励和希冀。OTO的门槛并不低,就算风再大,猪要想飞起来,还得有飞天的真本领。
八、切勿放大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际是一切活动出发的源点。不得不承认,OTO为传统企业转型以及互联网企业落地作了更好的指引,也为实体和电商从对立走向融合提供了可能。这让曾经被互联网企业冲击的传统企业看到了重生的曙光,也让互联网企业看到了成长的广阔空间。然而,转型就靠OTO,这样的盲目崇拜并不可取,OTO只是提供了一种转型的思路,各企业还是要量体裁衣,从实际出发,重视产品和服务本身,不要本末倒置顾此失彼。
九、OTO的使用范围
在“互联网+”提出之前,各行各业都燃起对OTO的满腔热情,似乎各行各业都需要OTO助阵,却不知道OTO虽好,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生活中,我们知道适合的才是*好的,其实这个道理在商业竞争中也成立。一些实体店没有OTO照样生意兴隆,有些网上平台没有线下渠道,也做的风生水起。充分了解自身情况,作出精准判断。
十、目前,国内OTO尚处于探索阶段
有人觉得OTO是转型的捷径,有人觉得OTO是创业的坦途,有人觉得OTO就是风口,其实只有能够真正踏实践行OTO,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OTO不是转型捷径,不是创业坦途,不是创业噱头,OTO涉及线上线下两个层面,需要去平衡、融合、经营。如今的BAT、国美、苏宁、京东都在践行OTO,他不仅仅是一个空口号,而是需要填充、落地,在探索中试错、纠正、完善才能取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