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2017年清明节前*后一天,今世缘(603369.SH)在上交所揭开了2016年业绩面纱,亮点颇多,但也有暗点。去年,今世缘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5.54亿元,相较于2015年24.25亿元,同比增长5.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7.54亿元,和2015年6.85亿元相比,增幅在10%左右,收入、利润全部“翻红”。今世缘方面在之前发布的业绩预增公告中指出,2016 年度净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特 A 类白酒销售收入的增加(“特 A 类”指出厂价 100 元以上产品)。在这里要先普及一个常识,今世缘主营业务为白酒生产及销售,产品以价位带分为特A+类、特A类、A类、B类、C类和D类。据悉,今世缘白酒类产品按照价位带划分产品档次,特A+类为出厂指导价300元(含税,下同)以上的产品;特A类为100—300元价位带产品;A类为50—100元价位带产品;B类为20—50元价位带产品;C类为10—20元价位带产品;D类为剩余白酒产品。2016年,今世缘特 A +类和特 A 类分别贡献营业收入约为9.35亿和9.53亿元,同比增幅各在21%和6%左右。也就是说,今世缘去年业绩特别是利润能够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主要还是高端酒类产品带动的结果。此言不虚。2016年,今世缘A类、B类和C类白酒产品营业收入各自约为2.61亿、1.9亿和1.74亿元,相较于2015年同期“清一色”下滑,跌幅各为12%、20%和11%左右。何故?实际上,中国白酒行业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全面复苏,而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等白酒龙头企业的业绩增长,给行业人士和投资机构造成一种假象。正如业内人士所言,酒类上市公司都是依靠高价产品驱动业绩上涨,但中低端白酒产品并不乐观,今世缘就是*好的例子。继2014年和2015年之后,2016年,今世缘酒类产品生产量和销售量依旧都在下滑;换言之,今世缘酒类产品产销量已经连续三年处于萎缩状态。无独有偶。2016年,迎驾贡酒(603198.SH)酒类产品的生产量虽然同比增长,但销售量则同比下滑,直接导致库存量同比飙升26.81%。“白酒行业只是在贵州茅台掩盖下的弱复苏,量跌价涨代替了白酒黄金十年的量价齐升。”2017年3月21日,长期从事酒类研究的盛初集团董事长王朝成在某论坛上就指出,白酒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白酒危机。然而,从酒类上市公司对外发布的财报来看,业绩基本都是逆市上扬,对此,业界又是如何看待呢?王朝成指出,白酒上市公司的报表大多显示,中国酒业这两年的增速在6%到7%,而黄金十年期间白酒上市公司的增幅大概在15%到25%,数据对比也显示,目前白酒行业的增长就是弱复苏,“这是一轮分化很严重的复苏”,王朝成预测白酒很快将进入产量负增长。从数据来看,今世缘酒类产品产销量已经连续三年负增长,正在应验王朝成的观点,那这是否具有代表性呢?根据上市公司2016年度三季报数据,今世缘综合经济效益处于白酒类上市公司前十位,**酒企产销量连续三年萎缩,白酒行业发展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权威部门更有说服力。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从效益上来看,2016年1-12月,纳入到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578家,其中亏损企业113个,企业亏损面为7.16%,虽然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同比下滑,但依旧高达10.54亿元。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白酒行业已进入中低速发展的成熟期。当前,白酒行业的特点如下:一是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二是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入中低速增长;三是行业进入深度分化期。在分化期,酒企之间形成挤压式竞争,只有品牌、渠道均有较强优势并能主动转型适应变化的企业,才能把握住机会,提升市场份额。今世缘前途如何?能否扭转产销量下滑颓势?业界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