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袭了上千年的盐业政府垄断体制终于在今年初被打破,自2017年1月1日起,盐业将迎来其市场化的新格局。然而,改革推行一个月以来,其推行过程却难“言”顺利。此次盐业改革中*大的亮点就是允许食盐生产企业进入市场销售经营领域,并且放开此前的跨区域限制,也就是可以跨省卖盐。但是,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盐业改革四十多天来,却有包括河南、安徽、江苏等在内的多个省份,查扣外省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运来的食盐。例如,重庆盐业集团运往遵义南的数百吨食盐,被当地盐务管理局查扣一个多月;河南省新野县盐务局,扣押了来自山东肥城的精制盐30吨;江苏省盐务局则扣押了一批湖北食盐。明明新规定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允许跨区域经营,为何还会遭到扣押?涉事盐务局给出的说法,主要是为了食盐安全。还有几个盐务局认为,跨区经营没错,但是不够规范。这样的回复明显有些“强词夺理”。根据媒体报道,有盐业稽查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外地盐企没有当地的食品经营许可证,食盐批发许可证也没有。公司的食盐批发许可证,要到当地工商部门注册,*起码得有工商营业执照,要是办公司还得去税务局,这都是连着的。”这一环扣一环的“屏障”无疑与中央的盐改精神背道而驰,说白了,这背后还是地方保护主义的思想在作祟。盐改带来了市场化,自然也就引入了竞争机制,这必然将打破当地盐业公司的垄断地位,长期以来盐业的地方垄断机制早已形成一套固有的“利益圈”,而市场化机制必然也会“动了他们的蛋糕”。有消息指出,有关部门表示《食盐专营办法》和《盐业管理条例》等涉盐法规正在征求社会意见,有望在2017年上半年正式落地。这些法规让改革文件模糊的地方清晰起来,一些地方监管部门再想“窝里横”,显然不容易找借口了。而外省食盐如果被查,也有法规依据来**。毋庸置疑,此次盐业改革已经实现诸多突破,在我们早已实现****市场化经济的今天,盐业不能落伍,但在这个过程中仍要警惕地方保护主义“抬头”。接下来的盐改无疑还将继续面临攻坚克难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从政策高度提高改革效率、尽快完善具体措施,让改革方案完整落地,让消费者早日分享到盐改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