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季菜籽已陆续上市,收购补贴政策尚未明确,油企对于开秤价格普遍处于迷茫状态。事实上,难以确定的并不是企业的开秤价格,省级政府在制定补贴方案上也是左右为难。5月20日全国粮食流通会议传来消息,今年国家只对5个主产省给予菜籽补贴,具体收购价格、补贴方式由各省政府自己确定。尽管细节尚未出台,但菜油不再进入临时储备已明确,持续8年的菜籽临时收储政策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临储政策与“市场”格格不入自2008年以来,我国油菜籽开始实行临储收购政策,对稳定市场价格、带动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平抑物价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油籽价格大幅波动,临储收购保证了农民种植利益,挽救了一批菜籽加工企业。2011年国内CPI涨幅一度达到6.5%,食品价格飞涨,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向市场抛售了200万吨的临储菜籽油,有效地稳定了油脂价格,为稳物价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当时的节点看,临储收购政策多方受益,农民增收、消费者享受低油价,临储拍卖还有盈利。近几年,随着全球油脂油料供给格局的变化,国际市场油脂价格快速回落,而临储菜籽收购价格连年上调,去年达到5100元/吨,远高于进口菜籽成本,使得临储政策与市场走势格格不入,各种弊端也不断显现。菜籽临储收购政策使得国产菜籽价格完全由政策决定,市场发现价值的功能完全丧失。而大量国产菜油进入临时储备,散油贸易领域难见纯国产菜油身影,进口菜籽和菜油大量涌入,对国内市场形成较大冲击。临储收购政策也对国内菜籽加工企业造成不平等待遇,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菜籽临储收购价格过高,市场化经营无法进行,只能为中储粮打工等等怨言甚嚣尘上。事实上,不仅企业叫苦,国家也是有苦难言。据悉,目前临储库存预计仍有近600万吨,仅每年的保管费用就需要15亿元,补贴银行贷款利息40亿元。 2011年以来临储菜籽油成本一直在万元之上,而当前沿海地区进口菜油价格不足6000元/吨。若按现价出售亏损达240亿以上。今年国家以5800元 /吨拍卖临储菜油,但由于市场担心质量问题,成交亦不理想,临储菜油已经成为财政上甩不掉的包袱。从企业到政府,要求改革完善临储收购政策的呼声不断响起。补贴政策方案或有多种可能今年新季菜籽已陆续上市,但由于往年的菜籽临储收购价格与市场化核算的收购成本相差较大,在收购补贴政策明确之前,油企对于开秤价格普遍处于迷茫状态,少数已开秤收购的企业,收购价格也相差甚大。湖北省菜籽收购价格从1.6元/斤到2.1元/斤不等,四川收购价格更是达到2.4~2.5元/斤。事实上,难以确定的并不是企业的开秤价格,省级政府在制定补贴方案上也是左右为难。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省出台相应的补贴方案,但政策方案或也有多种可能,其对市场的影响也各有不同。一是直接补贴给农户或者种植大户。这样政府不用给出菜籽收购指导价,收购价格完全市场化,企业根据自身成本收益测算收购价格。农业部门本身就有种植面积的统计数据,按此给种植户发放补贴,如果工作量太大,太繁琐,也可以只补贴给种植大户,其得到的补贴额度也相应增加,有利于鼓励种植。二是给油菜籽加工企业补贴,政府需给出收购指导价格,相较去年不能太低,而且各省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以免价格高的省份吸引过多低价省的菜籽流入。另外,对于接受补贴的加工企业要严格审查、监管,以免弄虚作假。此项政策市场预期较高,但由于中央财政补贴有限,省级政策没有足够财力补贴,补贴额度不会太大,进而使得指导价格难以确定,毕竟去年收购价格高达2.55元/斤。不论是哪种方式补贴,市场更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预期,一旦政策明确,油厂就可以按照自身情况安排收购加工,农户也将加快菜籽出售进度,政策市向市场化也将迈出重要的一步。未来菜油将沦为小品种油脂今年湖北、湖南等主产省新上市的菜籽收购价格多在1.8~2.0元/斤,远低于去年的临储收购价格2.55元/斤,而同期小麦*低收购价格与去年持平。从种植收益的角度看,农户将大幅减少菜籽面积改种小麦,未来长江流域菜籽加工企业将面临无籽可压榨的尴尬境地。国产菜籽将直接与进口菜籽进行竞争,由于种植成本较高,且国产菜籽含油、出粕率均不及加拿大菜籽,仅有的非转基因概念在国内也不能得到充分保护。尽管浓香菜油需求在增加,但总量有限,其特有的香味也注定只能在特定地区消费,未来菜油将沦为小品种油脂,菜粕也将被更多的豆粕、DDGS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