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供应商上海福喜公司使用过期问题肉事件持续发酵,北京、上海等多地食药监督部门已介入调查,国家食药总局已要求对上海福喜公司采取控制措施,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封存产品和原料,对企业违规行为要一查到底。目前,福喜公司相关责任人已被控制。福喜公司“该当何罪”?从目前调查反映的情况看,福喜公司销售过期肉问题,即使构不成刑法上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至少也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福喜公司作为肇事方,除了必须对消费者承担民事责任,对社会承担信用责任,更为引人关注的是下一步所必须承担的罪与罚的问题。然而发生的这一切不得不提到行政监管。为什么福喜这种“高大洋”企业会堕落?一方面,食药监管的权力末梢,难以深入大型食品企业中;另一方面,目前对食品安全违法企业的事后严惩,难以落实。行内人士都知道,福喜公司隶属于美国OSI集团,而OSI集团是世界上*大的肉类及蔬菜加工集团。事件被曝光之后,大家“整个人都不好了”,实在想不明白:这么大的国际企业,为何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当监管无力时 拒吃也是一种“私力惩罚”据统计,在过去5年里,在华洋快餐店已经曝出至少17起食品安全事件,有6起与供货质量问题有关。但洋快餐巨头并未吸取教训,从源头和终端上加强抽检,使食品质量问题屡屡发生。在美国,**过期食品*高可判10年监*;在法***店被发现使用过期食品要关门;在德国,肇事者将被罚到破产;在韩国,制造和**不安全食品的,10年内*营业……我国法律尽管也有相关惩罚条款,但对犯事者,尤其是犯事外企却很少动真格。由此可见,食品安全的总开关掌握在监管和司法部门的手里。食品安全失控,举报投诉艰难,告状索赔不易,这些部门都负有主要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可以消极旁观。维护食品安全需要合力,抵制问题商家是消费者的权利,可以形成一种软法律和软制裁,拒吃也是一种“判决”,群起拒吃更是一种“经济严刑”,当问题商家门可罗雀时,他们才会有真切的痛感。然而正当媒体曝光洋快餐食材问题时,消费者却以继续光顾来抚慰问题快餐店,这就无法不令人想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