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商场超市遍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商超货架上的同类产品也是五花八门,买哪一样好呢?这就要看哪一家的东西更实惠,哪一家更让人耳熟能详了。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考虑,食品商家不得不大力做好宣传,不管是从广告语还是从商品名称,但是,过火的宣传可能会引火**,构成不正当竞争。什么是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违反诚信公平等原则的竞争行为。如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虚假广告 倾销等。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2款的规定,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该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如此说来,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不仅是违反行业规定的,更是违法的行为。*近食品行业关于不正当竞争的案件不少。奶粉的放垄断调查,“红罐之争”中广药的不正当竞争,还有刚刚被爆出的,北大荒“国水”找不正当竞争的怀疑……这些案件让不正当竞争在食品行业掀起一层浪。不正当竞争是对正当竞争行为的违反和侵害。而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采用符合国家法律、遵守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信守诚实信用原则的商业手段进行竞争的行为。因此,凡是在竞争过程中,采用虚假、欺诈、损人利己的违反国家法律手段进行的竞争,都是不正当竞争行为,都会损害其他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于依法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已经作出明确规定。食品行业似乎是不正当竞争的重灾区,这与食品行业现在的食品安全案件频发有分不开的关系。以北大荒的“国水”为例,在今年5月份经历过农夫山泉的“质量门”后,国人对瓶装饮用水的质量很是质疑,再加上国标和地方标准的不统一,更是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在这样的情况下,北大荒打出“国水”的商标,自然而然的会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增加销量更是不言而喻的。当食品某一行业出现安全事故后,总会有一些厂商想要挽回自己的销量或是与事件撇清关系,于是就会出现更改商品名称,或是抹黑同行的现象,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不正当竞争的漩涡中。其实,相关部门如果监管到位,不让食品出现质量问题,那么食品行业的不正当竞争会不会少一些呢?消费者被误导消费的事件会不会也少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