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奶粉行业的反垄断调查,让大众明白了反垄断。调查进行了一个多月了,关于此次放垄断调查的罚单也公布了,其实,巨额的罚单来遏制行业垄断,既费时又费力,不如行业竞争本身。8月7日,国家发改委开出巨额罚单——6家奶粉企业因垄断价格被罚款约6.7亿元。这6家奶粉企业分别是美赞臣、合生元、恒天然、多美滋、雅培和富仕兰。其中美赞臣被罚得*重,共需缴纳罚款2.04亿元,多美滋被罚1.72亿元,合生元则领到了1.63亿元的罚单。还有三家企业因配套调查和积极整改被免予处罚,它们分别是惠氏、贝因美和明治。从受罚企业列表可以看出,这些涉及价格垄断的奶粉品牌大多是高端货,也就是消费者忍痛掏腰包的“洋品牌”。*近洋奶粉爆出的一系列质量问题,加上这次因垄断价格被罚的丑闻,终于让我们明白,那些高价的洋奶粉,也未必让人放心。近些年,被奶粉质量问题搞怕了的中国消费者一窝蜂地拥向洋品牌奶粉,明知道价格贵得多,也只能忍痛掏腰包,无非就是花钱图个放心。洋奶粉质量好、安全性高,所以价格也高,几乎成为了很多消费者下意识的判断。但发改委开出的反垄断罚单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洋奶粉的高价,并非市场选择的结果,而是厂家利用消费者心理进行价格操作的恶果。奶粉市场本应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洋奶粉大面积违反反垄断法,说明操作价格已经成了这些厂家某种程度上的共识,甚至形成了一种垄断联盟。这一现象之所以出现,与厂家钻“消费者不放心国产奶粉”的心理空子有莫大关系,而这一空子之所以形成,则与国产奶粉一系列质量问题伤透了消费者直接相关。因此,洋奶粉因垄断被罚巨款,国产奶粉不能在旁边看热闹,而应该当做反思自我的契机,用高质量的产品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洋奶粉垄断价格,自有反垄断法伺候,但遏制奶粉暴利,*根本的还是要靠良性的市场竞争。如果市场竞争充分,消费者有足够的信息用脚投票,那些洋奶粉**不敢垄断价格——因为操纵的高价只会让它们丢盔弃甲,输掉整个市场。但良性的市场竞争,还需要国产奶粉争气,用高质量的产品保持对洋奶粉应有的市场竞争力。如果国产奶粉不能够知耻近乎勇,不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确保安全性上多下工夫,反而指望发改委的罚单给自己提升市场份额,良性竞争的市场格局就无法形成。而在暴利面前,操纵价格的洋奶粉今后恐怕还会出现。也就是说,只有反垄断法和良性市场竞争同时发威,中国消费者才不会再掉入奶粉价格垄断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