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接近历年同期*低值,降雪降雨不断,2012年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经历了寒潮来袭。近日,我国中东部又经历了大范围雾霾天气,蔬菜运输受到一定影响。“天公不作美”让老百姓每日餐桌上的花销也节节升高,国内菜价已连续十周上涨,涨幅超过五成。“现在别说超市,就连菜市场都难见一元钱的菜了。”北京的李女士表示,她刚刚在居民区菜贩处花了两元钱买了一棵不到八两的芹菜。而在厦门生活的彭小姐也觉得菜价近来一直都很贵,“一把空心菜要5块钱,山药一斤要七八块”。受前段时间极寒天气及近日雾霾天气影响,在全国消费市场,蔬菜价格都处于持续偏高的状态。据商务部对全国140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监测,2013年1月1日~8日,26种蔬菜平均价格为4.06元/公斤,比2012年12月底上涨4.4%,自2012年11月初以来连续10周上涨,累计涨幅约50%,同比上涨11.2%。分地区看,湖南、浙江、上海、贵州蔬菜价格与2012年12月底相比,分别上涨15.4%、8.7%、8.2%和7.8%,北方地区蔬菜价格相对平稳,北京、吉林、内蒙古分别上涨2.4%、1.3%、1.1%。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纳绍平表示,去年入冬以来寒流不断,对蔬菜生长、储存及运输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使菜价波动成为必然。流通环节成本高、城市蔬菜储备能力建设滞后等痼疾,也是蔬菜买贵的原因之一。他建议,应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建立起紧密、稳固、长期的产销合作关系,使农产品价格波动减小,趋于稳定。天气反常推菜价上涨“菜价上涨主要还是受持续低温天气的影响。”纳绍平表示,持续的低温使北方的大棚菜,南方的反季节蔬菜生长速度减缓,上市量有所减少,导致价格异常波动。“南方的雨雪天气也增加了蔬菜运输的难度,使运输时间延长、蔬菜的损耗加大、整体运输成本增加,造成了阶段性、区域性蔬菜供给偏紧、价格上涨。”“低温对菜价的影响既有即时性也有滞后性。”北京新发地市场观察员刘先生认为,降温给正处于生长期的蔬菜带来的影响一般会推迟一段时间后才会表现出来。因此,11月份的低温天气影响到了12月份的菜价,12月份的持续低温天气则会影响到次年1月份的菜价。”虽然极寒天气助推了菜价波动,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菜价连涨不能只怨“天”。纳绍平表示,菜价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临近春节,农民工提前回家,用工减少,导致采摘、流通各环节人工成本增加也成为菜价上涨的因素之一。此外,生产成本的上升属于导致菜价上涨的刚性因素之一。据统计,今年以来农产品的种植、人工、运输等成本增加了30%。”“春节消费旺季的到来,也会对市场需求进行拉动,使蔬菜价格上涨。因此,春节前国内蔬菜价格还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春节过后,气温回暖,蔬菜价格才会慢慢回落。”纳绍平分析称。稳菜价需加强产销对接日前,据新闻联播调查,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蔬菜,到了同市的超市,价格就比批发价贵了一番。有专家认为,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产地和销售地的对接不畅仍是农产品一直以来卖难买贵的痼疾。据测算,我国蔬菜从田间到达消费者餐桌一般经过4~6个环节,包括农民—收购商—产地批发市场—运输—销地批发市场—配送至超市、菜市场或农贸市场,每增加一个流通环节,成本将增加5%~10%。这样繁冗的流通环节不仅会造成农产品在流通中损耗过大,而且每个环节的成本上升都会传导至终端消费者,*终形成“叠加效应”,拉升农产品价格。目前流通环节成本约占菜价的一半。据了解,为控制部分地区蔬菜价格过快上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积极研究落实相关减免流通环节费用,降低流通环节成本等措施。一些地方已开始动用价格调节基金,降低流通环节成本,努力稳定蔬菜价格。商务部日前也连续下发了《商务部关于做好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市场供应相关工作的通知》和《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应对低温雨雪天气保障市场供应工作的紧急通知》,部署一系列保障市场供应的措施,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加强蔬菜等地方储备商品管理,适时投放储备商品,并充分利用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组织开展鲜活农产品产销衔接。“要稳定菜价,各地菜农、批发商应依托专业的合作社,与产地的集散中心、大型批发市场建立起更加稳固的产销合作关系,使供求信息更加通畅、生产和流通环节联系更为紧密,形成长期、稳定的生产和供应的合作关系。”纳绍平说。此外,纳绍平表示,**菜价波动,各地也要做好冬春蔬菜的储备工作,落实好绿色通道政策和商务部南菜北运、西果东送等政策措施。“加强北方市场和南方产区之间的产销衔接,有助于稳定供销,使蔬菜价格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