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周黑鸭冠名武汉地铁的图片引热议,网友调侃“各位乘客您好,周黑鸭·江汉路到了,请您拿好手中的鸭脖子,依次从左边车门下车。”其实我国现有多个城市拍卖地铁站冠名权,是城建部门筹措资金的通行办法,你怎么看?点评:一直以来,关于冠名的事情都容易引起争议。这次武汉地铁的周黑鸭·江汉路站亮相后,就引起了一阵口水。在我看来,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只要主站名还在,在站名前冠上广告而不影响市民理解,其实没什么不对。地铁站也是一种公共资源,主要功能还是为市民服务,但不可忽视的是,公共资源也是需要运营的,也有成本需要覆盖的。如果这份为市民服务的成本商家愿意通过冠名来买单而不必动用财政资金的话,何乐而不为呢?其实不只是地铁站冠名,包括地铁站里的广告位、面包店,不也一样是公共场所,为何看到的就没问题,听到的就有点抗拒呢?哪怕是地面上*常见的户外广告,哪一个不是通过占用一定的公共空间来吸引消费者视线呢?冠名虽然没什么问题,但冠什么名却还是有一定讲究的。既然地铁站有公共性,那就要不能选取那些比较容易让公众产生反感的商业广告。你想,“某某男科医院祖庙站到了”,这站名一报,本来要出站的人估计都不敢出站或只能掩面出站了。不过,“不反感”确实是个很难界定的标准。比如周黑鸭冠名江汉路站,有人说用食品冠名显得不庄重,我则不能理解,食品怎么了?鸭脖子又怎么了?好歹也是个全国叫得响的本土品牌嘛。莫非真要冠名为路易威登江汉路站、爱马仕江汉路站,才显得格外高端洋气吗?要论亲切感,我还是投周黑鸭君一票。冠什么名有讲究,怎么冠名也有讲究。还是那句话,既然是公共资源,就不可少了公众参与的环节。整个冠名过程一定要公开透明,必要时可通过媒体公布初选结果征询民意,既然是件好事,就要让做好事的过程少点阻力,不可忘记“程序正义”。冠名费收了多少,都用在哪些方面,市民究竟有没有得到实惠,这些才是评估冠名有成效与否的关键问题。若是钱收了却不提升软硬件服务,不仅对不起天天听着站名咽口水的乘客们,也对不起出了那么多冠名费的周黑鸭君啊。其实从某种程度上看,只要操作得当,拍卖冠名权也是一种运营公共资源的好办法,总比每年亏着本伸手要补贴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