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到“瘦肉精”,从“毒胶囊”到“毒蜜饯”,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故使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的关注。如何确保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已经成为考验中国社会管理水平的一个迫切问题。食品安全其实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在欧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事故也时常发生,但这些国家总体而言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食品追溯体系,保证以*快的速度找到源头,形成一套“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可追溯体系。面对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危机,欧盟于2002年**对食品生产提出了“可溯性”概念,以法规形式对食品、饲料等关系公众健康的产品强制实行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等各阶段的溯源制度。2006年,欧盟推行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控制管理,对各个生产环节提出了更为具体、明确的要求。在德国,食品的食物链原则和可追溯性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以消费者在超市里见到鸡蛋为例,每一枚鸡蛋上,都有一行红色的数字。比如说:2-DE-0356352,**位数字用来表示产蛋母鸡的饲养方式,“2”表示是圈养母鸡生产;DE表示出产国是德国;第三部分的数字则代表着产蛋母鸡所在的养鸡场、鸡含或鸡笼的编号。有了这些标号,这些鸡蛋就像有了出生地址。鸡蛋营养价值或者质量的高低一一标出,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另外,有了这些编码,鸡蛋质量只要有半点问题,有关部门就会顺藤摸瓜,一直追查到饲养场或鸡笼。这样的管理方法不仅能够保证鸡蛋的质量,还能使养鸡行业标准化。如果出现食品安全危机,也可以根据编码迅速找到原因。2010年12月底,德国安全食品管理机构在一些鸡蛋中发现超标的致癌物质***,引起德国上下的极大关注。通过对有毒鸡蛋的追查,有关机构顺藤摸瓜将焦点快速锁定在了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施泰因州的一家饲料原料提供企业身上。这家公司将受到工业原料污染的脂肪酸提供给生产饲料的企业,才导致了其下游产业产品***超标。随后,德**府迅速隔离了4700个受波及的养猪场和家禽饲养场,强制宰杀了超过8000只鸡。英国食品标准署对食品的追溯能力也在2010年的**牛风波中得到展示。去年有媒体披露,一些英国农场主表示饲养了**牛及其后代,并将其牛奶和牛肉制品拿到市场上销售。由于公众对**动物食品还存在一些不同看法,特别是不少人在食用安全问题上存有疑虑。食品标准署很快查**道中的牛是一头从美国进口的**牛的后代,并据此确认了其后代8头牛所在的农场,以及是否有相关奶制品或肉制品进入市场。这些结果公布后,公众掌握了相关事实,一场风波逐渐消散。而在今年的食品安全周会议中,国内的食品追溯体系建设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主题为"诚信自律与食品安全"的分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发表了对于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见解。与会期间,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常晓村特别强调了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建设,常晓村介绍,目前上海、成都、杭州、宁波、无锡、青岛等地的追溯体系已经投入运营,初步实现了追溯功能,并实现了与中央平台的对接,上传数据已经多达4200多万条,在试运行过程中,部分城市的追溯体系已经发挥和正在发挥作用。常晓村还表示,2012年,商务部将加大力度再选择15个城市开展第三批追溯试点,力争覆盖有条件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初步形成与全国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相适应的全国网络构架。我国目前的可追体系建设还非常的不完善,现行许多行业、部门和技术公司都建立了各自的追溯系统,大部分采用的是内部编码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和查询。不能否认,这些系统对企业实现产品可追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行业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标识体系,导致了可追溯信息格式不规范、不统一,信息无法共享和交换等问题,给食品可追溯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混乱,同时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政府和企业的重复投入等问题。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规范的食品可追溯体系势在必行。通过建立我们自己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可了解产品来自哪个国家、哪个供应商,可以按照批次号追溯到所使用的原料批次和供货商、生产商、直接人员,为公司追查、分析问题提供依据。公司召回系统能在两小时内把货架和果园联合起来,产品的原料甚至可以追溯到单个农民。就在前不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时期,中国将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完善食品生产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也必将建立起完善的自主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也将更加严密,还中国人民一个安全、干净的食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