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重庆人陈文君开始在统景原生态养殖土鸡,并于今年年初把土鸡专卖店开进了主城大型生活社区。开业两个月来,营业额已达到3万元。昨日,陈文君告诉记者,2010年2月,她投入30多万元在渝北统景安营扎寨,在100多亩山地上用炒过的玉米、大豆等为鸡饲料,原生态养殖土鸡。“*初是打算供家人食用。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去年把产品送到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后,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达到有机食品标准,才有了开专卖店的想法。”陈文君说,今年1月,她的**家土鸡专卖店在大坪医院附近正式开张。养殖半年的公鸡12.5元/公斤、8个月的公鸡15元/公斤、一年半的母鸡15元/公斤……记者在店里看到,陈文君的土鸡价格比农贸市场、超市里的土鸡略贵。陈文君坦言,专卖店开业后这两个月的销售额已经有3万多元,但除开人工、饲料等成本后,还没有盈利。不过,她的目标是3年后开始盈利,从目前的市场需求和专卖店的销售情况来看,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一些老板纷纷在区县租地建养殖场,而秀山、城口等区县更是将土鸡养殖作为特色产业,规模化进军主城市场,布局商超渠道。大家都看好有机食品,*主要还是因为其市场需求巨大。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处副处长陈朝轩表示,目前重庆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有机食品产业基地只有几十家,产品种类只有100余种,这个数据远远未满足市场的需求。以土鸡消费为例,市畜牧总站特色产业科科长刘昌良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的肉鸡http://www.spzs.com/年消费量在1亿只左右,其中土鸡的年消费量约2000万只,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扩大。”不过,市场需求大并不代表谁都能做这个生意。重庆大学教授曾国平告诉记者,首先是获得“有机”的门槛较高。有机食品并不能仅靠检测就能完成“身份鉴定”,需要对这些食品的全生产周期,包括生产环境有要求和监控,需要三五年时间才能使土地符合标准。其次,时间周期的拉长意味着至少三五年没有收入,需要经营者“耐得住寂寞”。第三,有机食品讲究“顾客体验”,产品够好才能通过消费者口口相传扩大宣传。曾国平表示,经营初期,经营者应尽可能做好每一个环节,诚信才是决定项目能否长远经营的“**”。至于那些已经在经营中的种养殖基地,曾国平认为,随着健康饮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有机产品的消费群体已经形成,而且有机食品消费将是一个大趋势,但如今市面上的有机食品价格比普通食品高出40%,会令消费群体受限。那些已经在经营中的种养殖基地,若能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受众群体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