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招商网:这是黄河沿岸生长的红枣,因为离黄河近,当地老百姓称它为“黄河滩枣儿”,2011年10月13号,我们来到了红枣之乡山西临县,正赶上这里农民打枣儿的**天。郭海平:“这么一个枣吊上,就挂了三个六个九个。这么一个枣吊上挂着9个枣,今年就算是大丰收。”他就是郭海平,是临县响当当的“枣王”,他把红枣*高卖到了420元钱一斤。临县红枣协会会长贺荣平:“这就是肉厚核小,你看,咬了这么大一口。”我们:“还看不见核。”临县红枣协会会长贺荣平:“这卖三四百元一斤也能卖动。”郭海平:“你像装了**的包装,市场价格卖几百元钱一斤,很高的。”我们:“这几颗就有一斤了。”郭海平:“像这个,二十几颗就有一斤。”以前这里的红枣经常烂在地里换不到钱,但郭海平现在却把它卖出420元一斤的价格,这简直是个奇迹。但是一提到儿子卖枣的事,他的父母表现出的不是高兴,而是异常的担心。郭海平的父亲:“就是担心,一出门就担心起来。”郭海平的母亲:“担心得睡不着觉。”郭海平父亲:“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强。”郭海平母亲:“挣钱再多买不来平安,只是想着平安。”郭海平父母整天为儿子担惊受怕,因为当地有一句不知流传了多久的古话,叫“养儿休贩枣,贩枣连根倒。”红枣经销商:“养儿休贩枣,枣出去都烂了,赔光了。你生下孩子以后,不要贩枣,贩这个红枣就赔得不行,敢卖枣子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啥都不怕。”卖枣就会亏,就像是一个魔咒,成了很多人逃脱不掉的命运,有胆子去卖枣的,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郭海平为了卖枣,曾经搭上了亲哥哥的性命,还欠下了巨额债务。一颗颗红枣,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风险?究竟是什么发现,让郭海平*终破除了魔咒,把红枣卖出了420元一斤的价格呢?这里是临县丛罗峪镇杨家山村,郭海平就出生在这里。山区的贫穷让他从小就饱尝生活的艰辛。17岁那年,为了省钱给家里建这几孔窑洞,郭海平自己从黄河边背了一冬天石头。郭海平:“100斤。”我们:“你已经抬不起来了。”郭海平:“抬不起来了。”为了改变命运,郭海平从小就对做生意感兴趣。1998年这年,郭海平结婚了,拖家带口的,生活更加不易。正好这年临县的红枣丰收了,忙着收枣的时候,郭海平产生了到外面卖枣的想法,但这个想法一出口,把他父亲吓坏了,父亲说,就是挨饿受穷,也不能去卖枣。临县地处黄河东岸,这里十年九旱,种粮食作物年年欠收,但是非常适宜枣树生长。种植枣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尤其是长在黄河边上的枣品质*高。临县红枣协会会长贺荣平:“这黄河流域虽然你们看上去,地理条件很不好,山这么大,路这么不好,但是它**的就是能生长高品质的红枣。”临县农业局果树科高玉峰:“黄河边上,热度比较大,就是这个温差相差,它的枣的含糖量就大一点。”然而红枣虽然好吃,但是保鲜期只有十天左右,大山里交通又不方便,所以早先去卖枣的人,很多都亏得倾家荡产。红枣经销商:“1992年,两个多月的时间我赔了14万多元钱,赔得家里边不能做了,天天要账,天天要账。”红枣经销商:“六七年前吧,在武汉,拉了三车枣,卖了大半车,剩下的都烂了。”所以,当郭海平提出要去卖枣,他父亲说啥也不同意。但郭海琢磨着,卖枣是*可操作的买卖。郭海平:“在我们当地没有什么其它的产业,而且红枣,搞其它的还需要资本呢,像这个红枣,一个是我家产不少红枣,再加上亲戚,我伯伯,我叔叔,凑上一车,我不用一分资金。不用一分资金也就可以拉上贩枣去。”1998年的秋天,郭海平不顾父亲的劝阻,成了村里**个长途卖枣的人。郭海平开三轮车走40公里,再搭长途客车走200多公里,到太原卖枣。那么,冒着风险出去卖枣,等待郭海平的会是什么呢?这里是太原市的果品批发市场,当年,郭海平的**批枣就在这里卖。至今郭海平仍然记得初来卖枣时的兴奋。郭海平:“就是这种车,在早市上,骑上这种车卖枣子,老太太早晨锻炼身体,回去的时候买点菜呀,买点其它的东西呀。在那个时候就那样卖的,一冬天赚了7000多元钱,感觉还挺好的。”一冬天挣了7000多元,郭海平非常兴奋。然而,“养儿休贩枣”的魔咒,郭海平并未逃脱,他很快就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郭海平的妻子郝改娥:“姑娘跟他要酸奶,他有时就跟别人借上两块钱,给姑娘买一桶酸奶,那时的生活的确太可怜了,我现在想起来心里面都酸得不行。”看到女儿家里遇到这样的变故,郭海平的岳父**经常接济。郭海平的**:“我姑娘下去买奶粉,没有钱,我偷偷给买的,外孙女喝嘛,现在这么一点点,不喝奶粉能行嘛。”岳父:“3000也给了,300也给了。”丈夫整天打**,家里总花娘家的钱,妻子郝改俄气得要跟郭海平离婚。2001年8月的一天,正在郭海平打**的时候,妻子当着朋友的面,收了**并且扔下了一句让郭海平脸热的话。郭海平的妻子郝改娥:“我就说,你要玩也行,要**也行,你先把我妈这边的钱还了。”郭海平:“他一句话把我骂醒了,我说就这样下去不行啊,就是人死了不能复活,这是没有办法的,但是活着的人还要考虑生活问题呢。”妻子这一句话,让郭海平觉得无地自容,他决定再去做生意。他思来想去,*熟悉的还是卖枣。2001年的秋天,临县的枣红了,郭海平向表哥借了两万元钱,这一次,下定了决心去卖枣。郭海平:“如果把这两万元钱亏了吧,我就再也不,一辈子不准备做生意了,准备去,我们这边有煤窑,准备打工去呀,找工把欠的钱还清,很平常地过一辈子,就是这样想的。”郭海平下定决心,如果这两万元钱亏了,自己就一辈子不再做生意。那么这*后的机会,他会赚还是亏呢?在郭海平决定再次去卖枣这年,他有了一个发现。这个发现,让他开始走出“养儿休贩枣”的魔咒。2001年,在离郭海平家不远的郭家洼村,这个叫郭志许的人,在建一个奇怪的房子。郭志许:“这里把火烧了,烧煤,这是烟囱,就取暖了。这也是烟囱,这也是,这一个房子有10个烟囱。就是像火墙一样,就像是做饭的火炕一样。”当地农民为了不让枣烂掉,把鲜枣在院子里晾晒,但如果遇上天气不好,还是会烂掉。郭志许在河南学到建这种烘干房。本来是想建好了出租的,但是建成后却着了急。郭志许:“刚开始发愁了,刚开始建起来没人加工,这不是他们来,就租给他们加工。”郭海平:“看见这个烘干房,我心里面就感谢这个烘干房,让我赚钱了。”郭海平当年就把那个烘干房租了下来。把鲜枣烘干,这个方法让他开始走出卖枣必赔钱的魔咒。郭海平:“鲜枣烤成这个样,大概30个小时,原来鲜枣的水分在60%水分,烘干到这个样,已经脱了不少水分,达到25%的水分,成品保质期一年,都坏不了,自从加工上以后,我们本地的枣,我还没有亏过钱。”这一年,郭海平做了3个月生意,挣了7万多元钱。郭海平的妻子郝改娥:“感觉一下子从地下到天上去了,乐得。赶集呀,也能给孩子买点吃的,我也能买件像样的衣服,7万块钱,这不错了,应该再继续往大摊,再干嘛。”夫妻俩决心把生意迅速扩张,2003年,他们投资80万元,建了自己的工厂,等待着大赚一笔的时机。谁知就在这年,一场天灾降临了。红枣是否丰收,这是一直要留到打枣的这天才能解开的悬念。因为红枣收获的前一个月内,*怕下雨。2003年秋天,临县下了半个月的雨,这场连绵的秋雨,让临县60多万亩红枣几乎绝收。村民:“红了一半以后就怕下雨,容易裂,裂了以后树上都结不住了,都掉下来了,掉下来就都烂了。”做枣生意的人都闲了起来,然而,郭海平却觉得自己等待的时机来了。郭海平:“这个机会是个很好的机会,很有信心,下去以后,抢先一步,别人还不知道的时候,我就先下去入手。”郭海平决定马上起身去新疆收枣,在同行们看来,他简直是疯了。红枣经销商:“在这个拐弯这里碰见他,我说你怎么敢干呢,新疆枣更有风险了,这么远的路程你放心吗,赔要赔多少钱啊,他说,干,没有问题。”郭海平带着存有100万元的银行卡,踏上了开往新疆和田的火车。这是他**次来新疆收枣,他用100万元,收了将近100吨骏枣,枣收齐了还没起运,郭海平就预感到这次肯定能大赚一笔。郭海平:“9.5元一公斤买的,我买了100来吨,当时就有人给13元钱一公斤,我一公斤就能赚3块多钱,就合下来能赚30多万元钱,但是我感觉到,拉回来以后,我至少能赚50万元。”郭海平原本是想趁临县的红枣受灾,市场出现空白,从新疆调枣,大赚一笔。然而意外的是,拉枣回来路上碰到了雨雪天气,原本五天的车程,整整走了11天。100吨枣卸下车,大家傻了眼。郭海平:一看到这个场景,我一下就感觉到,这批买卖肯定是亏定了。本打算能赚50万,谁料却亏了本钱还欠了50多万的外债。这一年郭海平因为没有资金,再没有收枣。想想自己卖枣6年来,所经历的苦辣酸甜,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但是,眼下的难关又怎么翻过去呢?转眼到了2004年秋天,眼看着满树红枣,郭海平没钱做生意,心里非常焦急,这时候,一个人的出现,意外打破了僵局。这个人叫胡泽旗,是太原市的一位退休职工,他和郭海平只是萍水相识的朋友。2004年秋天,胡泽旗带着几个同学来临县旅游,郭海平热情地招待了他们。郭海平:“过来以后,我带他们去碛口旅游了,武当山,玩了一圈,走的时候,正好八月十五呀,每人给了他们一箱我们炉子上面烤的月饼。”胡泽旗:“接触他以后,确实觉得他这个人太实在了,人真好,总想感激他一下。”郭海平山里人那种真诚质朴让老胡非常感动。两个人交往越来越密。胡泽旗不明白,这眼看着红枣丰收了,郭海平为什么迟迟不做生意,一问才知,郭海平是因为没有资金,这让胡泽旗觉得非常可惜。胡泽旗:“跟他聊天,我觉得他做枣是内行。他做枣是内行,他做的又是本行当,帮他一把就能起来。”胡泽旗只是一名退休的工人,能帮上多大忙呢?但胡泽旗回到太原后给了郭海平一个意外的答案。郭海平:“当时我就想着,顶多跟朋友要借也就是借二三十万,结果他跟朋友们凑的,给我借了100万元。”胡泽旗:“实际上那一百万里头是四个人的钱,四个人的钱给他凑了100万。”用这充满了朋友情谊的100万元,郭海平迅速启动停产一年的工厂,不分昼夜地收购加工本地的红枣。郭海平:“感觉到,这下又能翻身了,*起码我能赚50万元。”用这100万元,郭海平这一年赚了200多万元,不仅还上了所有债务,还剩下100多万元。接下来的几年里,郭海平的公司做成了临县红枣的龙头企业,而这时的他有了新的梦想。2011年春天,以往应该在山里忙碌的郭海平突然失踪了。郭海平连续半年很少回家,有人看见,郭海平在城里玩乒乓球,这引起了妻子猜疑。郭海平的妻子郝改娥:“那就很不正常,你说作为一个家里的人,你一两个月连他的影子都见不上,那叫正常嘛。”郭海平:“跑到外面了,她就觉得不放心,好像在外面,出去时一个人,还是带着一个人呢,是不是还带着一个。”那半年郭海平是去哪儿了呢?其实,这段时间,郭海平一直在北京等大城市间穿梭。他还通过朋友引荐,认识了一位世界**。原来,郭海平建起自己的加工厂以后,一直想着打造自已的品牌,他注册了商标,把红枣加工出了5个系列,40多个品种。他通过朋友认识了前乒乓球世界**杨影,筹划着通过乒乓球比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2011年5月乒乓球世锦赛过后,郭海平趁热打铁,通过杨影冠名了在北京举办的一场乒乓球比赛。同时,郭海平通过参加各地的农产品展会,采取以高端产品,带动中低端产品销售的策略,先后开辟了北京、陕西、上海等地市场,2010年,郭海平一年销售红枣3000多吨,而*高的价格一斤红枣卖到了420多元。郭海平:“像这么一坛枣,卖到1280元,我在北京的山西特产店,还有我们山西特产店里面,都是卖1280元钱,这一坛里面装着3斤枣,你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