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招商网:1968年,从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化学专业毕业的陈光松,分配到广州味精厂工作,从普通工人进而担任试验组长、车间主任、技术科长和副厂长,陈光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了。陈光松的人生道路的转折点出现在1987年。这一年,市轻工业局作出改组广州味精厂领导班子的决定,把陈光松推向前台,担任味精厂厂长。流水无情,却冲不走历史。走马上任的陈光松,其时面对的是“三老一差”的中小型企业。何谓“三老”?即老厂房、设备老、工艺技术老之谓也。“一差”经济效益差。再加上廉价、进口的味精大量充斥市场,使该厂生产经营面临滑坡,年产2000吨味精仍大量积压。“能不能让味精厂起死回生?”陈光松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在走过的人生旅途上,陈光松曾经有过无数次的思考和探求,但是都没有这一次主动,也没有这一次慎重。似乎是从小就养成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他坐卧不宁。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他不愿退却:这间味精厂曾经也创造过辉煌,养活着数百口人。它应该有前途,它的前途在人的努力士气和管理。只要是适应市场,革故鼎新,味精厂的员工是具有强大的创造力的。这是一个机会,错过就不容易再得到。陈光松想了很多很多。措施,一个接一个出台了。二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菜根谭》时代赋予陈光松迈步的机会,是龙游江海还是虎落平阳,就看陈光松的魄力和智慧了。陈光松的革故鼎新,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抓科学管理。在陈光松看来,管理是一门赚钱的科学。管理好坏,说到根本上就是钱的得失。亦即是企业崛起与衰落的分野。陈光松懂得价值规律,但他更懂得人的价值。他认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承认人的差异。承认不同人的个性追求。为此,必须打破过去那种不分人的差异来管理工厂的机制,选择改革分配制度作为企业改革的突破口。于是,对生产车间实行全额承包,对辅助车间实行百分计奖,对职能科室实行“二次系数”分配,对“高贡献、高效益、高收入、高风险”的“四高”实行重奖重罚的灵活多变的分配制度出台了;把职工收入与经济效益、与产品(工作)质量、与落实管理制度“三挂钩”,把工资奖金和补贴捆在一起全浮动的经济手段出台了。随着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全厂逐步出现了自觉学习生产技术,自觉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挑重担干重活,自觉注重增产节约,自觉开展技术革新的好风气,整个企业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用经济手段实行管理并不意味企业发展的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现代科学把经营管理分为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管理科学的纵向发展,强调对企业的加强管理,还得通过取长补短的整合,实现整体优化。为了充分发挥企业管理整体功能,陈光松制订出强化现场管理,强化信息管理,强化资金管理,强化销售管理,强化目标管理等五个方面条分缕析的管理细则,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淤塞多年的航道终于渐渐冲开了,陈光松吹响手上这支管理的“神笛”,驱使着一批又一批适销对路的双桥味精声势浩大地挺进市场的汪洋大海。一时间,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三“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远;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菜根谭》这节文字引述的《菜根谭》警句,强调考虑问题必须比别人高出一筹。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上,一个有所作为的战略家,理所当然地应该善于高屋建瓴。陈光松深知,要把老企业搞活,除了抓管理,还得要抓技改。恰逢其时,国家轻工业部在味精行业,作出“北保沈阳,南保广州”的战略性决定,为广州味精厂吹来融融春风。陈光松珍视这一企业发展的良机,他下决心对全厂的落后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挖潜、扩大生产。很快,他到了日本考察。对方用车载他在厂区转了一周。特意显示设备的先进和气派,却对各种技术细节守口如瓶。凭经验和直觉,陈光松觉察到全套引进,今后在各种生产环节、原材料等方面将会更多地全面依赖别人。他匆匆赶回厂,马上召开会议,和盘托出自己的心声:我们的技术改造,不能走全盘引进的路子,只能走小投入,多产出,时间短,见效快,立足国内条件,引进国外先进软件技术,通过技术改造,达到整体先进的路子。在大多数人主张引进全套生产设备的“引进热”中,他却主张引进技术软件,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雄才大略。陈光松在味精厂掀起了一个技改的**。他敢于改革,打破常规的思想异常活跃。别人成立技改办抽几十人,他却白天照样生产,下班了,图纸一摊,技改会议马上召开。工程进度,设备审定,材料订购,一揽子汇报研究、拍板。这一年会议室的灯常常亮过半夜;这一年精制车间大型的楼房建起来了,十多只煮晶罐连成一气,实行了电脑控制;这一年只用了九个半月,15万发酵车间投产了,而且是一次性试产成功,当年增加产值6691万元,税利增长百分之四十一点五。引进技术软件的创造成功了,陈光松尝到了技改的甜头,同时也意识到企业竞争的紧迫。1988年元旦刚过,陈光松再次召集全厂中层以上干部开会,向他们提出一顶死任务,无论如何要把每吨味精的成本从1987年的1.2万元降到9000元。否则当年原材料涨价增支的1000万元就无法消化,这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他提出一个办法,就是把成本目标实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如果有谁认为办不到可以辞职不干。这个方案一出台,使一些原来关心他的人捏了一把汗。然而事实却证明陈光松这样做是正确的。在全厂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到1988年年底,该厂每吨味精的成本奇迹般地降到8972元。依靠技术改造,陈光松带领味精厂堵塞了发酵“倒罐”这个味精生产过程*大的质量损失的漏洞,有效地降低生产过程中废品的经济损失,突破了质量效益关;依靠技术改造,还大幅度地实现了节能降耗。年水电煤降耗节约可达数百万元;依靠技术改造,味精厂提高了整体生产能力,突破了产品效益关,产量从年产3000吨提高到6000吨。企业因此而发展成为全国食品工业行业**国家一级企业,陈光松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广东省先进科技企业家,全国总工会授予他“五一”劳动奖章……四“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菜根谭》在为人处世上,陈光松恪守这么一个行为准则:对员工主动送温暖,看重感情投资。因为他明白:人的高层次要求是以低层次要求的满足为基础的。是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个感情的世界。但圣洁的感情立足于利益的基础上。你的职工住房匮乏,经济拮据,孩子入托上学难,如此种种造成的失望和恐慌,再安分的职工也难于长期保持沉默。唯有主动送温暖,尽心尽力地为职工排忧解难,方不失为聪敏的***的明智之举。在味精厂,陈光松对员工种种深入人心的关怀,令人羡慕又令人感动他设立厂长接待日,经常与员工对话,了解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谈工厂的发展。他尊敬和关心老同志,原厂党总书记是一位老同志,家住比较远,他提议用小车接送上下班,自己家也住得远却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厂总工程师的小孩子入学遇到麻烦,他为其排忧解难。生产骨干、中层干部生病,他亲自上门探访。员工的亲属逝世,抽得出时间他一定前去亲致哀悼,没时间登门也要作点表示。陈光松的感情投资源于对员工设身处地的考虑。寒冷之夜,他想到夜班工人下班后肚子空空回家,岂不是“饥寒交迫”?设身处地,每年冬天,他都要交代饭堂每天为中、夜班工人免费送上一份热气腾腾的夜餐;员工乔迁新宿舍,分头搞装修。设身处地,陈光松运来数十吨的水泥、沙、石,供应他们;工厂经济效益上去了,陈光松又是设身处地,挂念退休工人,决定为全体退休工人增加工资……企业和领导给予员工的关怀愈多,职工给予企业和领导的也愈多不仅是体力,而且是潜力、智力、活力、财力、向心力。1990年9月20日17时,市大电网发生故障,全厂突然停电,正常生产中的发酵车间陷入危险之中。在面临近百万元损失的关键时刻,未等陈光松发出指令,当班职工立即从六层楼高度的岗位直冲地下,迅速关好多个闸门,保持了发酵温度和压力;机修车间和动力车间的职工以*快速度装好抽水机,开动空气压,及时把水和空气送到发酵车间和肌苷车间。许多刚下班准备回家的职工也自觉投入抢险战斗中。在停电45分钟、停水3小时的情况下,保证了生产照常运行。在这种突发事件中生产不受重大损失,许多行家赞叹这是一个奇迹。这就是陈光松事业上的希望所在。今天的陈光松,已出任广州市轻工局局长。飞越了味精厂创业的沧桑岁月,浓缩了生活的意蕴,倍加思念陈光松的人们,希望看到一双更加睿智聪敏、更加沉静刚毅的目光。而他那卓尔不群的品格,亦必将无愧地承诺他的那一番**的“燃烧说”“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有为国争光的民族精神;作为一个**党员,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境界。人生就像一块煤一样,通过燃烧自己为社会带来光和热。燃烧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