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节。月圆之夜,在自家的院中放上八仙桌,摆上水煮花生、苹果、菱角等果品和酒菜,举起酒杯,对一轮圆月祭拜,然后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前,喝酒吃糖饼,共享团圆之乐。这是很多人记忆里的中秋。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酒,汤沟酒距今已有近500人历史,成为很多人,尤其是海州人心里乡愁的载体。史料记载,汤沟早在宋代就成集镇,加上酿酒业的兴起,大大促进了当地的商业发展,四方商贾云集,贸易繁荣,传承百年的较大商号有“德兴祥”“福永昌”“宏泰祥”“鼎泰祥”等十多家。但历史沿革的长河中,汤沟在绝大多数时间还是属于行政村级建制,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成为乡镇级建制。这也印证了中国那句古老名言,“良马来自边塞地,好酒产自僻乡间”。
中秋话美酒 汤沟酒里诉乡愁行政归属虽然多次变更,但汤沟在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隶属古海州。因此,汤沟酒成了海州酒的代表。不管是衣胞埋在这块土地上的老海州人,还是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的海州人,抑或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港澳台**、海外侨胞,都以“海州籍”维系自己的血脉,把汤沟酒作为家乡的特产。对他们而言,逢年过节若能收到两瓶汤沟酒,比什么礼物都尊贵。浓浓的酒香,勾起了游子思乡的牵挂;小小的酒杯,倒满的是难忘的乡愁。乡愁、美酒,两相碰撞,也助力了诗词的兴盛。历代来过海州的诗人所作的诗,大多都少不了酒。譬如,苏东坡在《次酌陈海州书怀》有言,“酒醒却忆儿童事,长恨双凫去莫攀”;《和蔡景繁题海州石室》里说,“门外桃花自开落,床头酒瓮生尘土”。宋代诗人张耒说,“旗影远摇沽酒市,棹歌归去隔村船”;明代诗人顾坤言,“草色催诗碧,莺声劝酒频”;清代吴敬梓说,“少年多意气,高阁坐衔权”……当年他们到底喝了什么酒,诗里已无迹可寻,但都描绘着海州情景,烘托着汤沟酒韵。
中秋话美酒 汤沟酒里诉乡愁海州人辛子芳更是游子在外牵挂汤沟酒的代表。70年前的战乱中,他离乡去台。虽远离故乡,但他对故乡乡土文化一往情深。两岸开放以来,他多次往返于台北与连云港之间,每次亲朋故旧相聚,辛子芳总是以汤沟美酒和着即兴赋诗。辛子芳把这些诗酒赋酬答编成三册,命名为《珍珠》诗歌集,其中诗与酒相融、酒与情相生的倾心诗句比比皆是:“九月秋深兮天高气爽,游子荣归兮亲朋聚觞,席开两桌兮觥筹交错,畅叙友情兮吐哀肠。”、“海州文化火般炽,故里亲情酒样浓”、“宝岛方开寿星筵,老燕又度云台山。风来海峡平如镜,客到港城月正圆。满座白头情未老,三盅汤沟室腾欢。漫提半世沧桑事,会看神州一统天。”,浸溢着浓浓的汤沟酒乡,倾诉着渴望统一的深深乡愁。辛子芳还为汤沟酒厂大门题联“春树暮云一樽酒,湖兴秋月两相和”;为百年老窖题联“小院翠微藏胜迹,柴南浮地落**”;为香泉井题联“古井天成开妙境,清冷地脉尽琼浆”。
中秋话美酒 汤沟酒里诉乡愁悠悠岁月,写不尽海州人对家乡的思念,述不尽海州人对汤沟酒的牵挂。海州人姜福祥作《水调歌头•独***》,“三盏汤沟饮,书圣笔端豪。**中外佳品,香气透云霄。千载甘泉融贯,百种金杯奖,无此不成肴。淑女赖添丽,雅士竞折腰。明仁知,传国粹,比汾茅。人和天地,情意格物入精醪。酿技配方奇特,水土清纯甜郁,血汗匠心调。巨舰艨艟启,四海***。”;倪昌盛《访汤沟古镇酒厂》说,“我来依旧酒旗招,古镇桃花破寂寥。醉里人生天上月,杯中气概海边潮。百年香共云飘散,一盏春随柳动摇。会得柔和无限意,不知尘世有喧嚣。”……丝丝乡愁,尽入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