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情民意中心近日公布了今年6月进行的“食品消费安全感公众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广州市民对食品消费的安全感约为64.4%。其中“饮料”及“奶制品”给人安全感不足两成。市民认为威胁*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是“违规使用添加剂”,被选比例达到76.3%,远超出其它食品安全问题。
从不同食品购物渠道来看,安全感*高的为“大型超市、百货商店”,接近九成。*低的是“食品批发市场、街市”,认为安全和比较安全的市民比例约为一成。
在市民看来,威胁*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是“违规使用添加剂”,被选比例达到76.3%,其次为“使用违*材料加工”及“不符合卫生标准”,被选比例为40.2%,“农药等残留物超标”排在第三位,被选比例为37.4%。
调查还对不同群体的食品消费安全感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显示,收入越高的人对食品消费的安全感越低,高、低收入群体的安全感相差近20个百分点之多。比如,月收入为1500以下的受访者对食品的安全感(认为食品安全、比较安全及一般的总和)为70.7%,月收入为1500―2500元对食品的安全感为68.7%,月收入为5000元以上的受访者对食品的安全感仅为51.3% 。
调查还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食品消费的安全感越低。高、低学历群体安全感同样相差近20个百分点。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受访者的食品消费安全感为70.3%, 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访者的食品消费安全感跌至51.4% 。
对当前食品消费安全状况,市民的不满意度高达53.6%。报告分析,从动态来看,近一年来食品消费安全状况有不同程度恶化,而这与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的《2010年度广州市消费者报告》中关于食品类咨询投诉个案的大幅上升成印证关系。
调查发现,在近一年的食品消费中,遭遇过问题食品的受访者一共有197人,占总受访人数的19.7%,即平均5人就有1人遭遇过。对于受害后采取的措施,高达91.7%的人表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