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艺术一:在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前提下,以消费者口感嗜好为核心指导
所谓地域传统和时代性,是指食品或是某种口味嗜好的地域差别,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替。这一点与酒的关系似乎格外密切,比如黄酒在局部市场的表现截然不同,豉香型白酒在广东的深厚基础也是这一共性的反映。至于所谓的“一年喝倒一个牌子”,固然有白酒企业营销举措的因素,但也有“食品时代性”的影响。传统白酒的创新必须要明确“卖给谁,谁来喝”的问题,以此来确定口味、度数乃至包装等细节。
平衡艺术二:先有品类占位,继而品牌跟进,做到有的放矢
文化性是指食品与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以餐饮产品为载体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就是文化性的具体表现;个人嗜好性是指不同消费者对于品类、品牌乃至某种具体品味的喜爱度不同;后延续性则是指饮食所带来的后续感受,比如我们常说的“饮后不口干、不头痛”。
之所以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对于传统白酒的创新而言,个人嗜好性、文化性以及后延续性恰好形成一个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整体。
如果我们把一次宴饮分为“饮前”、“饮中”、“饮后”三个阶段,那么文化性就是“饮前”选择酒品的关键所在——消费者选择一款酒总需要些理由,或是面子的体现,或是情感的表达。传统白酒应该更多地与现代心理诉求和文化价值相结合,以保持文化性的鲜活与生动,文化性正是酒类品牌创新的明确方向——给消费者一个饮酒的理由。
在“饮中”阶段,则是个人的嗜好性占据了主导地位,酒的饮用方式,与菜品的搭配,都可能对《 华 夏 酒报》全年订价156元消费者的嗜好习惯产生影响,于是要求传统白酒在品鉴、欣赏以及与菜品的组合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尝试。
“饮后”阶段则是对酒质的进一步考量。如何提高饮后的舒适感,是当前白酒品质创新的重要环节,而在绝大多数消费者心目中,酒后恢复快,不出现头疼、口渴等不适症状,是评判产品质量好坏的依据之一。关于白酒的保健功能的争议也可以归结于酒类产品的后延续性表现,时下不乏白酒产品在生产工艺创新的基础上,打出“保健”的**,但往往难以得到认可,盖因消费者对白酒成见已深,短时间内难以接受白酒的保健养生概念。相反,如果白酒企业能够从“适量饮酒,科学饮酒”的角度进行营销传播,不失为改善后延续性体验的有效手段。
文化、嗜好与饮后感受,三者的相互作用不言而喻:有了喝酒的理由,消费者才有机会去尝试酒品,当品鉴过程中的体验发展为嗜好,则有可能成为下一次选择酒品的依据,饮后的舒适度则决定了产品的口碑,无论产品的文化外衣多么漂亮,或者口感风味如何出众,一次痛苦不堪的宿醉经历,足以将消费者心目中积累的印象分即可“清零”。
平衡艺术三:以酒质为载体的文化突围,以文化为表述的质量升级
白酒是历史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但不必因“传统”而自我局限,更不应在品牌活力乃至时尚度方面甘于人后,即便是被众多消费者奉为“时尚”的葡萄酒,不也有十分悠久的酿造历史吗?一个酒种、一个品牌的内在气质,根本上取决于其创新理念的贯彻应用,取决于其对创新策略的把握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