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糖、面粉、食用油等食品原材料价格回调遥遥无期,业内人士表示,与其像国内部分食企采用缩水净含量的方式变相涨价,不如研发新品上市,“光明磊落地涨价”。 除包装外原材料全线上涨 “糖、面粉、食用油等主要食品原料一路上行,通过库存储备的缓冲方式,仍是无法抵制持续的原材料上涨,支持企业按住原价。”正如盼盼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蔡文良所说:除了包装外,食品行业的原材料都坐上了“直**”。 泉州10月27日*新发布的主要粮油品种集市价格监测报表显示,大豆、面粉、豆油、花生油的平均价分别为271.88元/50公斤、174.18元/50公斤、552.86元/50公斤、936.30元/50公斤,比一周前的监测数据分别上涨了1.15%、0.10%、1.29%、0.54%。此外,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小包装食糖零售价格平均每公斤已达到7.68元,较9月底上涨1.3%。 据食品业内人士介绍,价格涨幅*高的原材料要数白糖。受甘蔗减产影响,白砂糖的批发价一路走高,从去年的每吨3080元涨到了今年西南干旱时期的每吨5500元左右,国庆黄金周后,糖价再创历史新高,令人咋舌地突破每吨6000元。 此外,其他两种主要食品原料也有不同程度的涨价:面粉批发价从年初的每吨2600元涨至每吨2800元;棕榈油则由每吨6500元涨至每吨约8500元。 研发新品提升附加值 记者走访超市获悉,一个多月来,泉州以巧克力、饼干、糕点为主的食品零售价格上调了10%—15%。此外,徐福记、大白兔等品牌食品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涨幅。 “以往突如其来的原材料季节性涨价,供货商总会通过库存消化,以及研发低糖或淀粉糖浆等替代品消化部分涨价压力,但现在这些惯用方式,似乎也难以压住供货价。”市区喜事来婚庆连锁机构有关负责人杨霖表示,位于下游的食品销售企业,对于调价一般都有两三个月的滞后期,但此次食品原料涨幅太高,早已提前传导到下游终端企业。 面对此番持续的成本危机,有的食品企业选择了“瘦身不涨价”(即减少净含量)的方式,有的则选择了“涨价不瘦身”的方式应对。记者了解到,与国内诸多知名方便面、啤酒企业的“变相涨价”方式不同,我市绝大多数食品企业实施的是直接调价策略。 “品牌打响了,终端食品涨价并不会对企业造成很大影响。”泉州一食品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企业的终端食品价格已上调了约一成。 对于这种依靠研发新品,直接涨价的策略,杨经理也表示赞同。“原材料价格回调遥遥无期,与其缩水食品净含量,用‘变相涨价’的方式误导消费者,不如加大研发糕点新品的力度,光明磊落地直接调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