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10月8日—10月15日)国内玉米现货价格表现坚挺,局部地区玉米价格有所反弹;本周CBOT玉米价格继续向上突破,并带动大连玉米期货合约创下历史新高,随后高位进行盘整。 经过前期玉米上市带来的价格季节性回调后,近期玉米市场重拾坚挺走势。华北黄淮产区玉米上市较早,玉米价格在十一之后再度走强,尤其是山东地区,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回到2000元/吨以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的玉米价格比较坚挺,新玉米收购价折合标准水分后也在1850—1900元/吨之间;河南中南部新玉米到站价格在1850元/吨附近,基本保持稳定。东北产区玉米收割接近尾声,但玉米上市量相对较少,部分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仍然在1750—1850元/吨之间,市场总体表现为高位稳定。 国内秋粮陆续上市也给政策玉米交易带来了降温,本周东北临时玉米(包括中央储备)竞价销售交易99.36万吨,实际成交31.26万吨,成交率为31.46%,较上周降低近6个百分点,成交均价1623元/吨,较上周降低10元/吨。跨省移库临出玉米投放61.06万吨,实际成交3.06万吨,成交率为5.01%,较上周下跌近5个百分点,成交均价为1908元/吨,较上周下跌57元/吨。后期随着市场目光转向新玉米收购市场,政策性玉米成交将趋于清淡。 从目前国内玉米收购市场的表现来看,今年玉米收购可能不会出现前期市场预期的火爆局面。首先,今年国家收购政策迟迟没有出台。与前两年玉米收购及补贴政策早早出台不同,今年的收购政策至今尚未有任何消息传出。从国家角度考虑,目前的“无为而治”可能是*合适的政策:利用市场供需关系自动调节市场价格,如果价格出现回调,适时可以启动政策收购,还能保证一定的收购量。近期市场不断有各种消息传出:大型国企不再介入今年的玉米收购、不再向东北产区10万吨以下的仓储企业提供贷款等,种种情况都表明国家稳定市场的指导思想。二是收购企业心态相对谨慎。尽管基于国内偏紧的供需关系和农产品(20.91,0.54,2.65%)通胀预期,各个市场主体普遍对市场持看涨预期,但目前玉米价格处于历史高位,风险较大,而国家政策也是迟迟不决,让企业在收购市场上投鼠忌器。 鉴于上述分析,预计后期玉米价格仍将面临回调的压力。在东北产区,如果相关支撑政策全部取消,玉米价格回落的风险较大;而在华北黄海产区,局部地区1800元/吨的价位也可能不是*低点。不过从长来看,玉米供需偏紧、通胀预期持续、政策支持等利好因素尚未改变,慢牛行情仍然可期。在操作上,可以采取回调时适当买入的操作,不宜过分追高。 本周国际玉米市场表现疯狂,受USDA利好信息发布,CBOT玉米跳空高开,随后高位盘整,12月合约*高触及588美分/蒲式耳,达到近两年的高点。尽管从技术面来看,跳空高开后留下的巨大缺口给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但在经济金融层面上,世界范围内的汇率争端使得美元持续走软,可能预示着这一波资金炒作行情尚未结束。 国内玉米期货市场受CBOT带动,本周开盘即出现涨停,表现出了内外较强的联动性,但现货基本面和技术面还是给期货价格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随后走势缺乏指引。下周,如果外盘玉米仍有强势表现,大连玉米可能还有小幅冲高,但如果外盘一旦回调,大连玉米调整的幅度将超过外盘。鉴于目前外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操作上可以采取逢高空的策略,注意控制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