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行业近十年来的超常规高速发展,打破了奶牛养殖业与乳制品加工业之间的天然平衡――为追求奶牛更多泌乳,以致“激素催奶”大量存在。 多位乳业专家初步推测,**雌酚(DES)等激素不排除在奶牛养殖环节进入牛体,导致原奶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脂类物质),并传递到奶粉、液态奶等下游乳制品产品中。这意味着奶粉疑致婴儿早熟很可能并非个案。 奶牛为何要摄入DES?该雌激素又是如何进入奶粉的?激素奶粉会不会成为下一个****? 制作工艺成帮凶 国家乳品研究中心**工程师李涛博士告诉《**财经日报》记者,外源性激素的种类很多,其中与此次事件*相关的激素是DES。“这种激素属亲脂性激素,完全可在乳牛机体的性腺和肾上腺皮质等**合成,并随乳汁与胆固醇、乳脂肪进入乳中。” 李涛介绍,目前我国奶粉的制作工艺多采用多段高压**技术,该技术为增强雌激素的活动能力创造了条件。据介绍,经过高温处理(**干燥)后的含** 钼化合物,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钼酸,为受体结合创造条件。实际上,雌激素就是结合在胞内受体上的激素,它与受体结合后,能使受体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 *终构成性**提前发育。 李涛指出,婴儿奶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没有氮气保护的情况下,奶粉的过氧化值增大也会造成雌激素活动能力增强,进而改变受体蛋白的构象,导致性早熟。 李涛认为,利用荧光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可测出奶粉中是否含有DES或其他雌激素。 8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卫生部已关注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报道。但目前仍没有权威检测部门公布相关抽检报告。 超速发展后遗症? 中国奶业协会顾问王怀宝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我国奶业近十年超常规高速发展,在世界上****,“每年增长30%左右,内蒙古更是达到 40%。从1949年的12万头奶牛、20万吨奶起步,已经发展到今天的1300万头奶牛、3650万吨奶的规模,增长均超过100倍。” 产量剧增的背后,却是失衡的奶源价值链。着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原所长吕政教授指出,我国原奶80%来自于散户,奶源分散、规模小、标准化欠缺,与高度集约化的乳品加工业极不匹配。而“公司+农户或公司+奶站+农户”订单模式又致 使我国奶业产业链各环的利益关系相互割裂。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蒋建平说,我国奶业价值链上的农、工、商利益之比为1:3:6。 “绝大部分奶牛饲养户出于降低成本考虑,已转为喂养合成饲料,**素、卵巢素等激素也常被用来进行催产。”中国乳业**专家王丁棉透露,10年前一头母牛一天*多产奶20公斤,而今在催奶饲料或药物辅助的情况下,一头母牛一天产奶可达近百公斤。 或牵连进口奶源 曾是2008年“****”事件主角之一的圣元国际,在旗下圣元优聪8个批次的产品中测出不同含量的****,其奶源来自我国内蒙古和河北。据圣元国际新闻发言人张从玖称,“****”事件之后,公司全部改用进口奶源,“大部分从新西兰进口”。 如果圣元方面所指情况属实的话,那么意味着陷入“激素门”风波的原奶范围将随之扩大。 王丁棉介绍说,在奶牛养殖模式上,国际上确实存有两种形态。“美国采取圈养模式,而且根据该国相关法规,允许在养殖过程中,在一定情况下使用激素;新西兰国家养殖奶牛,在繁育配种阶段,也会注射激素;欧盟则不允许使用激素,并采用放养模式。” “我国在奶牛的养殖模式上也采用美式圈养,故也会使用到激素。他同时指出,在发达国家,对奶粉成品中的激素残留等,会有严格的规定。而我国目前对激素在奶粉中的残留量却没有相关规定,也没有相关研究”。王丁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