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强震。当时五粮液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准备参展世博会,但是听到这一消息,连夜召开了紧急动员会议,在对物资、路线、苦难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后,从运输班组抽调出了由40辆车、80余人组成的救援运输队,满载总值1500万元物资前往灾区。在这场跨越两省1600公里的千里爱心传递中,五粮液救援运输队迎难而上,穿隧道、越雪山,在行进中互相帮助,在夜路中保障安全。沿路穿越二郎山、折多山、马尼干戈大雪山,将物资安全送抵玉树灾区。时间就是生命,自动请缨的五粮液员工们一路上不眠不休地完成了装载、汇合、运输、发放等工作。青海省领导由衷地表示称赞:“五粮液人有长江一样的博**怀和铁一样的凝聚力。”在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五粮液股份公司董事长唐桥对公司中层管理者说,“参加世博会对于五粮液来说固然很重要,这是我们作为国际品牌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平台与时机。然而,同时作为一家民族企业,五粮液对国家对**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加重要。一个**的国际品牌更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付出更多的义务。”这番话微言大义,发人深省。五粮液对于责任的理解,绝不仅仅是从事公益事业。每一个五粮液人都会告诉你:食品安全是**社会责任。把好产品质量关,是企业*起码的责任。五粮液酒厂从1981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到1985年进一步深化质量管理,形成了从原材料到销售终端的质量安全全覆盖体系。一瓶五粮液从原材料到销售终端,要经过36道质量“关键点”以及由“36道防线”衍化提升的10个关键过程和72个专检点,完全符合甚至超出了新《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五粮液入驻的四川馆引来一群特殊的孩子——抗震小英雄。在四川馆醒目位置的川酒文化展示区前,一位已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小英雄说:“看到家乡的山水非常亲切,尤其是看到五粮液就好像看到了家乡的亲人。”这是一种已经融入血脉的信任、热爱与尊重。显然,对于很多人而言,五粮液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知名的国际白酒品牌,而是一种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份浓浓的乡土**,也是一根度量人生价值的标尺。挺起民族企业的脊梁,才能成为被世界尊重的品牌,这也是五粮液一直以来所坚持的。
2009年9月,五粮液荣获了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2009年四川省质量管理特别奖”,这是五粮液在质量方面得到的又一次认可。在国内,五粮液两次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成为我国酒类行业中惟一两度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的企业;在国外,五粮液是中国白酒行业中惟一两获巴拿马金奖的企业,这也是它广受国际主流消费者认可的质量保障。这种对产品的高度责任心,使五粮液赢得了整个行业的认可。而五粮液对社会的责任心,则赢得了整个社会的尊重。此类事历历数来,不胜枚举。2005年五粮液将拍卖限量纪念酒的50万元,捐给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湖北江岭县、广东湛江市建起希望小学。2006年4月,五粮液纪念酒第“0009”号以88万元的价格卖出,全部款项捐赠希望工程。10月,五粮液一次性捐赠500万元,用于救助宜宾市的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2007年五粮液荣获该年度四川省“十佳慈善企业”称号。五粮液与屏山县扶贫开发办携手,扶持屏山县红丰村顺利脱贫。2008年1月,五粮液联合红十字会,捐助救助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5月,汶川地震后,五粮液连夜派出28辆货车向灾区运送生活必需物资,并陆续捐款捐物达7000万元,其中捐款3150万元援建的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项目,已于2009年9月投入使用,*后两个项目食堂和运动场即将在今年8月份完工。当年,五粮液获得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中***别的国家政府奖“中华慈善奖”,同年被《华尔街日报》评为“中国十大*受尊敬企业”。2009年3月,五粮液3万多名员工自发筹集90万元援建兴文县“五粮液希望学校”。4月,五粮液与清华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决定联手创办“五粮液科技·久久励学基金”。2010年4月7日至10日,公司历时40多小时,专车兼程2000多公里奔赴灾区,将饱含五粮液人深情厚意的43万多瓶“爱心水”送到全国干旱重灾区——攀枝花人民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