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家国字头的机构——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办了“营养强化大米”上市仪式。颇让人震惊的是,仪式上提出营养强化大米未来将逐步推广,替代当前营养物不足的普通大米,而营养强化大米将划分为高中低档,**定价8—10元/斤,*低的也在4元以上。
中国人的粮食结构将彻底改变?这则新闻引发了公众意见的反弹,甚至有人将之理解为政府要借提高粮食品质之名涨价。28日《扬子晚报》做出跟踪报道,所谓“营养强化米”就是将大米碾成米粉,掺入营养添加剂之后,重新压制成米类粒的形状。
原来“营养大米”就是添加剂+米粉,其食品安全性也引起公众的焦虑。*让人不安的是,这次推广营养米被认为是政府的强制行为,那么,用营养米类代替普通米类,真的是政府行为吗?
笔者登录了所谓“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的带“gov”后缀的官网,发现该网站赫然同时挂着“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和“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两块牌子。按网站的自我介绍,其下设有“审批办(全称标识审批办公室)”,居然负责“管理挂靠单位‘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也就是说,三家国字头的单位——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就是一家人,共用了某大厦2003室,甚至可能还共用了一张办公桌。既然只有一家单位,为何要分身三家,做国家“各部委”联合行动状呢?
再看“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究竟是何方神圣,其自称隶属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院(宏观经济院研究院),但该研究院网站显示无此下属单位。且该研究院只是一个研究单位,并不是政府机关,这个研究院下属的“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对外居然称“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立刻升级成了国字号,其中扯虎皮作大旗的意味不言自明。
笔者再查询该网站的ICP号备案情况,备案内容里其主办单位栏里居然填的是“P”,而单位性质是“个人”。不知道中国哪个叫“P”的秘密单位,办了这个网站。
那么该中心为何要叫卖营养米呢?原来首批营养强化大米重点研发生产基地包括中粮、北京古船、河南方欣等,这些企业都是该中心“挂靠”的那个“中国粮油学会营养分会”的成员单位,其中利益链条很明显。
而且该中心的主要业务就是做“标识认证”,包括“营养强化食品标识”、“健康示范餐厅标识”等,和当年的“全国牙防组”干的是一样的营生,都是用国家权威为商家背书。去年被国家叫停的蒙牛特仑苏OMP牛奶,其包装盒上正是印着“经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实验证明有效”的字样。看来,该中心替商家吆喝,也不是**回了。
就是这么一个“妾身未明”的单位,居然能狐假虎威,以国家的名义誓言要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的,替商家吆喝,这将十多亿国人的食品安全置于何地?全国牙防组的闹剧还要重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