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的五年里,全国生猪屠宰企业的数量将继续大幅缩减,机械化和大型现代化将是未来屠宰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1月11日,国家商务部发布《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未来促进屠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商务部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人均居**肉消费量比1990年增加了近一倍,而全**有生猪定点屠宰企业20639家,仅为1998年实施定点屠宰制度前的20%左右。虽然近十年来,屠宰企业数量已缩水8成,但纲要仍指出,“产能总量严重过剩,落后产能比重过大”是目前屠宰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此次纲要明确规定了定点屠宰厂(场)的数量,“原则上,直辖市和常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城区要少于4家,其他地级以上城市城区要少于2家。县(市)全境设1家,有条件的地方可不设屠宰厂(场)。”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农业分析师郭会勇分析,目前大型屠宰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约在60%左右。虽然纲要里规定的屠宰企业数量不多,但若企业产能能达到百万头以上规模,就足以满足市场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机械化和大型现代化将是未来屠宰企业的发展方向。商务部畜禽屠宰管理办公室主任、市场秩序司司长向欣指出,2008年,排名前100位屠宰企业总屠宰量占全部定点屠宰总量比重已达22%。此外,机械化屠宰的企业较1998年增长了10倍。 纲要提出,到2013年,全国手工和半机械化等落后的生猪屠宰产能淘汰30%,到2015年淘汰50%,其中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力争淘汰80%左右。 一位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虽然产能过剩,但去年屠宰行业依然“有利可图”。农业部于去年1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屠宰行业的利润较稳定,平均每头猪在屠宰环节能赚20多元。 纲要还对猪肉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计划到2013年,县城以上城区的猪肉食品包装销售比例由目前的10%提升到15%,冷鲜肉市场份额由目前的10%提升至20%,到2015年,上述比例分别达到20%和30%左右。 会上,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还分析了猪肉市场的下一步走势。他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提问时表示,去年7月以来的猪肉价格上涨是恢复性的,良性的上涨。虽然2010年**周毛猪收购价比去年6月收储前上涨29%,但同比仍下降8.4%。 王斌说:“预计未来一年内猪肉供求和价格将以平稳为主调,应不会出现2004年~2006年的‘大落’,也不应出现2007年的持续‘疯涨’。因此当前没有必要担心猪价上涨引发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