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用油和白酒相继喊涨之后,近日乳制品行业也开始喊涨价。从光明、雀巢两家公司同时获悉,该公司旗下部分产品都正在进行相关价格调整。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多方争夺之下,原料奶供不应求,这是导致此次涨价的*主要因素。 光明雀巢率先喊涨 光明乳业[8.72-3.11%](600597)或许是率先打响此次乳品涨价“头炮”的企业。昨日,光明乳业新闻发言人龚妍奇向羊城晚报记者证实,今年以来,由于包括原料奶、运输等产业链上多个环节成本大幅上涨,目前华东市场部分酸奶和牛奶价格已经上调了1.8%-3%。 同时计划涨价的还有雀巢公司。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很多产品和原材料都有来自全球的价格压力,这些压力已经影响到对消费者的价格。为了确保公司长远的健康发展,公司不得不从2010年1月1日起对部分雀巢奶品实施价格小幅调整。如,雀巢高钙高铁400克袋装产品建议零售价格增加了3-4元,从原来的30.60-35.50元增至33.70-39.10元,而185克的雀巢鹰唛炼奶则将调高0.3-0.5元,从原来的零售建议价7.35-8.80元增至7.70-9.30元。但此次调价不包括婴儿配方奶粉。 对于有企业率先喊涨,伊利(600887)、美赞臣等公司均表示目前旗下产品并没有受到涨价潮影响,但也有公司表示正就有关方面进行评估。 “此次涨价虽然有跟风的成分在,但*主要还是因为原料奶、运费等成本的上涨。”农业咨询机构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表示,不同于有较高盈利空间的中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液态奶、原料奶粉、低端奶粉难以顶住成本压力,上涨势在必行。 原奶争夺引发涨价 事实上,原料奶上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近两个月,在原料奶主产区,原奶收购价已经上涨了50%-80%,*高的甚至一倍。如合肥为保护奶农所指定的2.9-3.3元的收购价,就比原来2元的价格上涨约50%。陈连芳认为,多方的抢夺导致原料奶供不应求,价格也水涨船高。 “首先是国内的乳品企业在抢奶。”陈连芳表示,一方面国内乳业正在复苏,对原料奶需求大增。本月初利乐公司发布的*新一期《利乐乳业指数》显示,中国乳制品市场**本恢复、格局稳定。截至2009年10月底,全国乳制品生产量达到1593.17万吨,同比增长44.1%。但另一方面,经过****事件后,原料奶市场“元气大伤”,至今仍未恢复,再加上冬季是产奶淡季,原料奶供不应求。 其次,国内的奶粉企业也在抢奶。之前新西兰奶粉报价低,国内奶粉企业无利可图,纷纷停产,而近期新西兰奶粉报价高,对国内奶粉企业是个利好,继而扩大产能,增加了对原料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