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停产一周后,位于永安镇的浏阳河酒生产基地“恢复生产”,工人们整理和搬运纸盒。5月14日,同一个生产车间内,前两天“恢复生产”车间内,不见工作人员的身影。浏阳河生产基地大门口,仍可见大量新土。此前,多位“**者”为*酒企还债,曾用土堆将酒厂门口堵住。近日,一则湖南浏阳河酒业宣布停产的通知被曝光,业界纷纷推测,红极一时的浏阳河酒“或已濒临破产”。5月13日,新京报记者前往湖南浏阳市永安镇,实地探访浏阳河酒业生产基地。浏阳河酒业发展有限公司管理中心副总经理谢烨承认确有停产一事,但强调这是在白酒淡季的正常经营安排,酒厂已于5月12日恢复生产。不过,仅仅“复产”两天,5月14日的浏阳河酒厂内,再次不见了生产人员的身影,空荡荡的车间与前两日“繁忙”景象反差明显。一位浏阳河酒业人员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公司积压了很多库存,市场不景气,恐怕不会真正恢复生产。多位酒厂人员和当地政府人士透露,此次停产与浏阳河酒业的诸多债务纠纷有关。白酒行业专家分析,没有根据地市场,一味追求资本运作,使得浏阳河酒业早已出现现金流断裂和经营危机。“浏阳河酒厂停产是累积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一次集中爆发。”永安镇政府工业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孔丰说,浏阳河酒业面临生存考验,距离倒闭恐怕仅有“一纸之隔”。停产原因众说纷纭此前媒体报道称,湖南浏阳河酒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宣告停产,下发紧急通知遣散员工。这份通知里称:“公司目前已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生产、销售全面停滞,也无力继续维持公司员工的各项开销。自本月起,全体生产及管理员工无限期放假,并停止各项费用及工资的发放。因放假时间过长,建议员工另谋职业。”不过,浏阳河酒销售总经理陈建波对外对停产传闻予以否认,称停产的仅是位于永安镇的生产基地,浏阳河酒目前正在一个新的生产基地进行正常生产。但另一位公司相关负责人却向新京报记者给出了不同的说法,称公司确有计划建设新的生产基地,但仍在筹划中。现有的1500亩永安镇浏阳河酒生产基地,是公司前几年刚花巨资投资兴建的大型生产基地,一期工程都尚未完成,公司不会弃之不用。浏阳河酒业发展有限公司管理中心副总经理谢烨也向新京报记者承认,确有停产一事。不过,他强调,停产是白酒淡季的正常经营安排。那个“只是个内部通知,浏阳河公司怎么可能会对全社会宣布停产呢?不知道哪位好事者告诉了媒体,把事情扩大了”。谢烨称,公司停产也是为了进行员工培训和考核,淘汰不合格员工,为接下来的销售旺季做准备。但新京报记者走访浏阳河酒业生产基地时,多位附近居民、酒厂工作人员则透露,此次停产与浏阳河酒业的诸多债务纠纷有关。“一些向公司**的人用土堆把酒厂门口堵住了,车进不来出不去,公司就停产了。”一位酒厂工作人员说。随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债权人也向记者证实多位债权人近日曾“围堵”酒厂,酒厂迫于压力,承诺向多位债权人还款。永安镇政府工业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孔丰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浏阳河酒厂此次停产是所累积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集中爆发”,缺少资金可能是停产的主要原因。“复产”两天又再度停产5月13日,浏阳市永安镇,浏阳河酒业生产基地大门口。几名工作人员一边用推车把堆放在门外的数万只酒瓶陆续运进厂内,一边将剩余的酒瓶罩上防雨布。瓶堆两侧,大量摊开的新土赫然可见。“这些酒瓶运来好多天了”,一位正搬运酒瓶的人员告诉记者,前些天厂门口被要债的人用土堆堵起来了,瓶子没办法运进去,在门口堆放了很多天。“迫于压力,公司昨天同意还钱,**的人才同意把堵住门口的土堆拆掉了。”一位酒厂人员说。浏阳河酒业管理中心副总谢烨表示,迫于**和股东的压力,停产一周后,酒厂被迫于5月12日恢复生产。5月13日,在浏阳河生产车间内,新京报记者看到7条生产线中的1号和2号生产线旁,聚集了近40位女员工。生产线之间堆着大量红色酒盒,看起来十分“热闹”。然而,记者发现大多数人当天的工作仅为把成箱折叠扁平的酒盒撑起成盒状,然后将成堆的酒盒不断挪动位置。一个戏剧性的变化是,自5月12日“恢复生产”两天后,5月14日,新京报记者再次来到车间,此时已不见了工作人员的身影,空荡荡的生产线与前两日的“繁忙”景象反差十分明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透露,公司“恢复生产”只是为了“辟谣”,“告诉外界并未停产”。实际上厂里大量存货尚未销售出去,公司很可能不会真正恢复生产。缺乏核心市场新京报记者走访长沙和浏阳市场,多位当地居民表示很少喝浏阳河酒,“价格不便宜,味道也并不是很好喝。有钱人就喝一线品牌白酒,普通老百姓通常会选择性价比高一点的酒”,永安镇居民张伟说。“浏阳河虽然是老品牌,但本地人基本不喝”,永安镇工业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孔丰介绍,浏阳河酒的价格定位偏高,属中高端价位白酒,当地人更喜欢喝自家酿的谷酒。事实上,目标打造全国名酒的浏阳河酒近年来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业内人士分析,浏阳河酒销售市场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即没有一个核心市场。即使在湖南当地,浏阳河占的市场份额也并不乐观。而面对深度调整,白酒企业的真正出路,在于深耕市场。同时,尽管浏阳河酒作为当地形象品牌被重点扶持,但在很多当地人的印象中,并非“自家的酒”。资料显示,该品牌虽*早创立于浏阳地区,但九十年代即已被外地企业买走,直至 2006年,浏阳河酒才重新回到浏阳。过分依赖资本“浏阳河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存在严重问题。”永安镇工业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孔丰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自2006年浏阳市招商引资将浏阳河酒业 “引回”后,政府给予了极大支持。“它是市里和镇里重点扶植的项目,享受诸多优惠条件,还被排在所有企业的**位。” 孔丰说,征地拆迁时,“我们甚至开启‘5+2、白+黑’的工作模式,随时待命,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每当浏阳河酒厂遇到纠纷,当地政府也都会**时间赶过去帮助解决。浏阳河酒厂的纠纷很多,经常有要债者堵在门口,“我们每年为它协调各种纠纷、矛盾至少有二十多起”,其中包括酒企与周边村民的纠纷、工程欠款问题以及企业间的债务纠纷等。然而,浏阳河酒业公司的税收贡献并不理想,远低于预期。永安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出示的财务数据显示:2011年,浏阳河实现产值1.13亿元,纳税679万元;2012年实现产值1.29亿元,纳税618万元;2013年实现产值1.8亿元,纳税423万元;2014年实现产值1.95亿元,纳税284万元。税收逐年下降,近四年来纳税总额仅约2千万元。“作为重点项目,却并没有一个大企业的气象,即使在白酒业*高峰期也只有五条生产线在生产,近来就只有两三条生产线了。”孔丰说。白酒行业专家晋育峰认为,酒企为解决资金链紧张的困境,急于登陆资本市场,但忽略了市场渠道、产品等基础建设,本末倒置,*终酿下苦果。孔丰也说,企业过分依赖资本,“走路还走不稳,就想到要跑”。浏阳河酒还能支撑多久,要看企业如何决策。“是否倒闭,何时倒闭,就是一张纸,看它什么时候捅破了。解铃还须系铃人,企业只能自救。企业面临的问题、矛盾都错综复杂混在一起,融资可能是它**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