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东坡肉每次提起,总是让人想流口水,味美,深入人心,下面我们看看东坡肉的由来,东坡肉怎么做。东坡肉的由来北宋元丰二年十二月(1080年初),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湖北
东坡肉每次提起,总是让人想流口水,味美,深入人心,下面我们看看东坡肉的由来,东坡肉怎么做。
东坡肉的由来
北宋元丰二年十二月(1080年初),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湖北黄州(今黄冈市)任团练副使。由于是被贬,故他在黄州的生活变得有些艰辛,不过老友马玉卿这时为他请得黄州城东营防废坡地数十亩,让他带人在那里开垦耕种。很快,苏轼不仅居黄州东坡躬耕,而且还在此处荒地筑起了一间草房,取名“东坡雪堂”,同时自号“东坡居士”。在这里,苏轼每天除了劳动和赋诗下棋,还在闲暇时琢磨起烹调技艺。有一次家里来客人,苏轼亲自动手烹猪肉待客。他把猪肉切块放到水锅里,加调料并以微火慢慢炖着后,便与客人对坐下起棋来。不过在棋局结束时,他才猛然想起锅中的肉。他开始还以为一锅肉烧焦了,可是揭开锅盖来看时,却见一块块猪肉已经变得色泽红润、汁浓味醇。这糯而不腻的烧猪肉自然博得了客人的高度夸赞。从此,苏轼在烹猪肉时皆如法炮制,*后竟弄成了他们家的保留菜品之一。
东坡肉怎么做
当年,苏轼在对红烧肉的制法进行了一番总结后,便写下了一些相关的文字:“净洗铛,少着水,柴火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见《东坡续集》卷十)。依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的确是制作肉食的一种既省工又省料的好方法。那么古代的东坡肉在烹制方法上有哪些特点呢?宋元明时已无文字记载可查,现在已知的也只有清代文人在《调鼎集》中的相关记载:“肉取方正一块,刮净,切长块,约二寸许,下锅小滚后去沫。每一斤,下冰糖数块,将汤收干,用山药(煮烂去皮)衬底。肉每斤入大茴三颗。”其实,这种烧法已跟现在杭州东坡肉的烧法很接近,不过两者在盛器上还有些不同。做好东坡肉,有几点很重要,这便是“块要大、慢着火、少着水”,其味才浓美。其实,这也是我们平时炖肉、煮肉时的通用要诀。首先是“块要大”。因为在炖肉或煮肉时,猪肉中可溶于水的物质和少量氨基酸会释放出来,这些含氮的浸出物越多,成菜的肉味道也就越浓,人们在吃菜时也会觉得肉味更香。如果肉块太小,肉块的浸出物太多,那么在食用时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肉块还是适当大些为好。其次是“慢着火”,这指的是必须用微火去煨,切不可大火猛煮。这是因为猪肉遇高温,其肌纤维就会变硬——不易煮烂,猪肉中的蛋白质也会变性而不溶于水,因为含氮物质释放得少,故某些挥发性的芳香物质便会随着猛煮而挥发掉,这也是做出来的肉味道不香的原因。*后是“少着水”,这也是为保证成菜的味道醇厚。如果你加水过多,那必会导致成菜的汤汁肉味淡。另外,在烹东坡肉时,一定要有耐心,这也是当年苏轼总结的:“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由此看来,苏轼在他的《猪肉颂》中,有关煮(炖)肉的技巧都抓住了其制作的关键。以上就是中国早囤网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东坡肉的由来,东坡肉怎么做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