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贝莱德看来,中国对改革的渴望是非常真实的,部分原因是人口时钟在滴答作响。对中国来说,预计到2035年GDP翻一番意味着年均增长4.7%。按照过去几十年的标准,这个数字似乎并不高,但在中国经济开放几十年的背景下,这个增长率仍将代表着强劲的增长动力。
中国住房报记者徐倩北京报道
在中国楼市信心更低迷的时刻,外资进入市场。
11月11日,HKEx披露,融创中国于11月5日获贝莱德以13.92港元/股的均价增持172.2万股,涉及资金约2396.39万港元。本次增持后,贝莱德对融创中国的最新持股为2.34亿股,持股比例从4.98%增至5.01%。
截至11月11日下午收盘,融创中国股价收于17.22港元/股,当日上涨8.4%。这也意味着,贝莱德此次增持融创股份,短短几天账面浮盈568万港元。
贝莱德集团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全球更大的资产管理集团、风险管理和咨询服务公司之一。这是贝莱德和美林投资管理公司的合并,也被称为贝莱德集团。它不仅持有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的股份,还持有全球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截至2021年6月30日,贝莱德全球管理的总资产约为9.5万亿美元,涵盖股票、固定收益投资、现金管理、另类投资和咨询策略。
“现在是时候涉足中国股市了。”贝莱德分析师在报告中称,许多投资者低估了中国股市,担心 *** 干预浪潮,选择了抛售。这波抛售压力影响了很多公司的估值。鉴于中国经济复苏的扩大,他们倾向于支持风险,鼓励投资中国资产。
贝莱德多次增持融创
值得注意的是,三个多月内,贝莱德多次在资本市场增持或减持融创股份,充当融创的“好朋友”,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及时撤回止损或套利。
联交所数据显示,7月22日,贝莱德以每股24.06港元的均价增持融创中国151万股,涉及资金3633.3万港元。此次增持后,贝莱德持有融创中国2.35亿股,持股比例增至5.02%。当时融创中国股价处于持续下跌状态,7月20日一度下跌8%,股价跌至21港元左右,为2018年11月以来更低。
8月10日,贝莱德在融创中国的多头头寸从4.83%增至5.01%。8月24日,贝莱德以每股19.22港元的均价增持融创中国165.8万股,涉及金额约3186.7万港元,持股2.34亿股,持股比例由4.99%升至5.02%。几天后减持融创中国254万股,均价19.26港元/股,套现4891.8万股,减持融创股份至4.96%。
9月14日,贝莱德以每股16.93港元的价格增持融创中国138万股,持股比例升至5%。后于10月28日减持融创324.7万股,持股比例降至4.94%。
现在,贝莱德又增持了融创中国,持股比例再次升至5.01%。现在,这个机会恰逢地产股触底反弹。11月10日和11日,房地产板块的股票和债券大幅上涨。
“前段时间,地产股跌得太厉害,跌出了投资价值和机会;另外,最近政策面和市场都在向黑暗时刻预热,外资抓住了这个机会。现在要救行业和房企,需要资本市场回暖。”IP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白文熙说。
另一方面,在国内多家房企债务违约的情况下,融创中国整体表现良好。截至2021年10月底,融创中国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5128亿元,前10个月同比增长14%,完成全年6400亿元目标的80.13%。11月以来,融创服务在短短8天内接连收购两家物业公司:一是与融创中国订立收购协议,收购融创中国商管轻资产策略板块;二是以6.9亿元接手当代置业公司股权。
[/s2/]市场信心正在恢复
近期,一些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明显“唱多”中国房企债券,提振市场投资信心。
高盛(Goldman Sachs)的投资组合管理团队表示,它正在购买中国房企的债券。高盛通过购买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发行的高收益美元债券,一直在增加其“中等风险”的投资资产。谈及个别房企风险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团队成员表示,传染风险被高估,市场正在消化这一风险。
汇盛国际金融总裁黄立冲认为,贝莱德、高盛、凯雷等一直是中国 *** 和企业的“好朋友”。作为中国市场专业人士的风向标,他们的行动也在向市场发出信号。
9月30日,美国不良资产投资公司马拉松资产低价买入恒大债券,坚信绝对有机会。马拉松首席执行官布鲁斯·理查兹(Bruce Richards)认为,恒大可能在短期内支付部分美元债券利息,有望推动债券价格反弹。
除了马拉松资本,贝莱德、汇丰资产管理、瑞银资产管理也在继续增持恒大债券。据统计,今年1-8月,贝莱德的BGF亚洲高息债券基金在底部买入了3130万份大额滚动债券。但由于债券价格下跌,基金的持仓比例也有所下降,约为基金总规模的1%,略高于恒大在基准摩根大通亚洲债券指数中的权重(0.5%)。
11月11日,中国恒大再次踩在宽限期的最后一天,支付了三笔美元债券的利息,共计1.48亿美元,从而避免了债务违约。当日恒大股价早盘上涨近10%,收盘上涨6.75%。
贝莱德智库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表示:我们看到了中国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不懈努力,相信中国 *** 对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视将取得显著成效。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国股票采取战略性的超配策略。
在贝莱德看来,中国对改革的渴望是非常真实的,部分原因是人口时钟在滴答作响。对中国来说,预计到2035年GDP翻一番意味着年均增长4.7%。按照过去几十年的标准,这个数字似乎并不高,但在中国经济开放几十年的背景下,这个增长率仍将代表着强劲的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