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主要指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肠癌是一种生活习惯病也称富贵病,与饮食过于精细、吃得过于油腻、膳食维素过少以及低运动量有明显的关系,那么有哪些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容易导致肠癌发生呢?
一、大鱼大肉吃得多,热量过高
随着国家的富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偏向于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也就是三高饮食。
高蛋白饮食容易引起肠道厌氧菌数量增加,大量的厌氧菌可将胆酸分解成为具有致癌作用的不饱和多环烃。高蛋白食物还可在油煎或焙烤过程中产生致癌的杂环胺,加之高蛋白食物中含的纤维素少,易致便秘,便秘造成粪便贮留过久,使得致癌物质聚集,必然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高脂肪饮食导致大肠癌的发病,多数认为系脂肪饮食能增加胆汁酸的生物合成,促进其进入肠道,从而抑制小肠对胆汁酸的重吸收,使其在大肠中的浓度增加,肠腔中高浓度的胆汁酸具有促癌作用,其促癌机制为:①改变大肠黏膜细胞形态及动力学,促进大肠细胞增生的同时也促进癌细胞增生;②DNA损伤;③直接干扰DNA代谢,增加构件的掺入和正常程序外的DNA合成;④提高结肠黏膜细胞鸟氨酸脱羧酶活性;⑤抑制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的增生,降低免疫功能。
肉类的摄入与大肠癌的关联性最强,尤其是经不科学(煎、炸、熏、烤)制作后的肉类是大肠癌发病的肯定危险因素。美国癌症预防研究营养组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大量摄入红肉和熟肉制品,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增加40%。红肉类增加大肠癌危险性的可能机制有:①烹调瘦肉过程中产生杂环氨基酸;②大肠肠腔中内生的亚硝酸盐产物;③铁剂在氧化作用中的作用。
二、蔬菜水果吃的少,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非洲人以玉米、蔬菜等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为主,肠癌十分少见,相比之下,肠癌高发的欧美,膳食纤维往往摄入不足。我国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持续攀升,正是膳食结构“西化”的反映和结果。
膳食纤维是指植物性食物中不能被人的消化酶所水解的植物多糖类和木质素,富含于谷类、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之中。膳食纤维的食物对肠道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这是因为膳食纤维能够增加粪便体积、稀释致癌物,缩短粪便在肠道的通过时间,减少结肠黏膜与粪便致癌物的接触。膳食纤维还可通过促进黏蛋白分泌,加强黏膜屏障作用,从而减少肠内有毒物质对肠上皮的侵害,降低患结肠癌的风险。如果人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过于挑剔,吃的过于精细和很少吃菜的话,就会造成膳食纤维缺乏。长期的膳食纤维缺乏必将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三、爱吃腌制食物,缺乏维生素
有些人喜欢吃腌制食品,如咸肉、火腿、咸鱼、咸菜及泡菜等。殊不知在这些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胺类化合物,其中有不少为强致癌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几乎可诱发多种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大肠癌也不例外,可受这些亚硝胺类致癌物的作用而致发病率增高。另外,由于腌制食品中的维生素被普遍破坏,常吃这些食品极容易造成维生素不足或缺乏。研究表明,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和E维生素E等均与降低大肠癌发病的相对危险度有关,缺乏时可引起大肠癌发病危险度增高。因此,人们要少吃腌制食品,尤其是中老年人更不能常吃这类食品,以保护自身,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
四、坐的多动的少,免疫功能下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汽车的普及,出门坐车,上班操作电脑手机已经成为常态。根据最新的运动医学研究显示一次性中到大强度运动能增强免疫力。缺乏运动可降低机制内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的水平和功能,不利于杀灭体内癌细胞。体重指数较高者参与较强的体力活动少,不利于维持体内不利于癌细胞生长的内环境(胰岛素、血糖及甘油三酯水平较低)而有利于大肠癌细胞的生长。有研究表明静态工作者和平时缺乏运动者其发生大肠癌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其机制一方面在于经常运动能使肠道的随机无推进作用的分节运动减少而使有效肠蠕动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运动促进前列腺素分泌,前列腺素刺激肠蠕动,肠蠕动加强可缩短肠道粪便通过时间,减少肠黏膜与粪便中致癌物的接触。
五、生活不规律,排便不规律 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经常生活不规律,熬夜,不吃早饭,不定时排便。这些习惯会造成人体胃肠功能紊乱,尤其很多人忙起来就顾不上厕所,节假日出游,旅途不方便,憋便也成了常事。憋便是不好的生活习惯,大便不及时排出,水分会被肠道反复吸收,导致大便干结难排,引发便秘,长期便秘也是大肠癌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