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从中医理论角度讲,经常心悸心慌要从虚实两个方面做病证辨别的,虚证包括心的气血阴阳不足,例如心气或心血亏虚无法营养心引起的心悸胸闷等不适的感觉,实证以外感风寒暑湿燥火或气滞,血瘀,痰饮等实邪扰动心率,从而引发心悸心慌。《医学三字经》中说“辨虚实,明轻重”,虚证和实证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治疗原则也大相径庭,虽然从心悸的症状上判断比较相似,但整体表现和舌脉特点依然区别很大。接下来,我将引起心悸的病因病机做如下总结。

心悸的病证分类
《伤寒六书》描述心悸的症状表现为“心悸者,筑筑然动,怔怔忡忡,不能自安是也。有气虚,有停饮”,所谓气虚和停饮是对心悸的病因概括,气虚是代指心气或心血不足的虚证,停饮是水液停滞上犯于心,需要将水液排出体外,在某种角度讲停饮是实证。当然了,存在因脾肾虚弱,水液不被运化而形成的因虚致实的情况。


总结
综述,心悸心慌不止是心气或心血不足两种病因,从虚实两端辨别心悸,是中医辨证的关键所在,其他脏腑失调也可出现气血不足或逆乱而影响心脏,临床上,存在虚实夹杂的情况,即根本是脏腑气血不足,继发了血瘀,水饮阻塞心脉,这种是比较多见的,建议,复杂情况应当请专业中医师给予诊断。必要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明确疾病类型。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