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桑叶主寒热”,说明它入药历史悠久,而且桑树分布较广随处可见,桑叶产量较大物美价廉。中药学将桑叶归类为发散风热的品类,味道辛而淡性凉,作用部位是肺,肝,具有辛凉发散,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功效,中药多带有偏性,一般不主张泡茶长期服用。桑叶的发散和清泄作用主要针对外感风热证或者肺肝热盛。注意对证应用,确保安全有效。脾胃虚寒胃部怕冷的人群不适宜长期久服。
★桑叶的作用原理和适应情况
外感风热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是自然界的风热邪气从口鼻皮毛侵犯人体,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多引起咳嗽,肺管理着皮肤毛孔的开合,肺气受风热扰动,且风热为阳热邪气,造成人体出现发热恶寒,咽喉和鼻为呼吸的窍道,风热上犯引起咽喉红肿疼痛,鼻塞,肺的津液被热邪煎熬,引起黄痰或者黄鼻涕,肺在脏腑上部,部位属上焦,治上焦风热应当宣发肺气,发散风热邪气,选择质地清轻,药性偏凉的药物多具有发散风热的作用。
《温病条辨》中曾说“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桑叶叶片薄脉络清晰与肺中气管的分支相对应,叶类的生长特点是外展的,且质地非常轻,清则浮升发散,作用力量偏于向上的肺和外表的皮肤毛孔,具有发散的力量。桑叶是桑树的叶片入药,于深秋霜冻后才可以药用,秋季天气转凉,万物凋零一片肃杀气象,桑叶于此时而禀赋天凉之气,药性偏凉,凉能清热,发散能祛风,这样就形成了疏风清热的作用基础。口舌干燥,眼睛干涩红肿,渴而多饮,如果舌尖红,脉弦数,多与肺肝热盛有关,肝经风热上攻多见头痛,眼干眼睛红肿而痒,肺热煎熬津液,津液不足多见口干舌燥,渴而喜饮。
桑叶色青,青色入肝,所含的秋季凉降之气可以直折肝火上攻,因肝属木与春季相应,春季主风,肝火易形成内部风热上扰头部和眼目,而秋季属金,金气与凉燥相应,桑叶的秋凉之气是金气制木的取象比类的中医思维。医学家吴鞠通认为肝火旺的证候需要抑制其火盛,他说“春乃肝令而主风,木旺金衰之候,故抑其有余”。
★桑叶的应用特点
桑叶入药时多用于汤剂,与其他疏散风热药物配伍,可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选择剂量大小,泡茶喝用量偏小,严重的风热不足以驱散,所以,不推荐泡茶饮用。有些人认为桑叶可治消渴(糖尿),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不符合中医的辨证思路,桑叶对于上焦肺热引起的口干舌燥口渴多饮有一定的作用,即便能改善热盛症状,糖不一定会下降,此外消渴的病机比较复杂,涉及的脏腑不止肺,很多患者与脾肾失调,阳气不足有关,阳虚内寒禁用桑叶的,因为凉药治寒只能雪上加霜。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