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中成药的使用对证是前提,无法区分好坏,中医理论认为单一病证引起的症状很多,同一证型发生在不同病人身上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肾阳虚就是中医学的病证分型,它是肾阳不足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症状的总结,例如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形体怕冷,尿频,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舌苔白水滑,脉沉弱无力等。上述症状在多数情况是单独出现的,今天我接诊的一位女性患者就是以尿频和怕冷为主要症状,综合分析后辨证为肾阳虚,有些严重的肾阳不足证,阳虚症状可完全出现。同时,还容易出现肾阳虚证继发的其他问题。如阳虚水肿,阳虚咳喘,阳虚引起的下寒上热。

中成药适合不复杂的肾阳不足的调治,无法满足因肾阳亏虚继发的其他脏腑失调的综合调治。常用的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右归丸等,
★肾阳虚的形成和症状
脏腑之中肾被称作“先天之本”,地位极为重要,中医认为肾内含阴阳,将肾阴比喻为水,肾阳比喻为火,水火交济在一起形成了类似蒸汽机样的气化作用。蒸腾的气游走于周身就是肾阳的外在体现,气中所含的津液水分就是肾阴,有滋润濡养脏腑周身的作用。古代医学家说“肾者,水火之宅”,肾阳是激发温煦人体脏腑功能的动力,肾阴做为物质基础不断的被肾阳气化蒸腾,所以,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曾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常用的温补肾阳中成药
中成药是针对轻度的肾阳不足引起的某一种或几种的症状,并不适合所有人,有的肾阳不足引起的其他脏腑失调的情况,中成药就不适用了。



★总结
温补肾阳的中成药必须在辨证准确的情况才可以使用,对证应用是前提,注意内火亢盛,阴虚阳亢的情况要禁用,例如口苦口干,便秘尿黄,潮热盗汗,舌红苔干。此外,因肾阳不足,虚弱的阳气上浮引起的上热下寒证,也要注意不可单纯的使用温热的补益肾阳中成药,以免复杂情况不能兼顾而引起的不适。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