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脚底发热并非发烧,也不是脚部温度过高,而是患者自觉脚心发热,严重时需要用水浸泡或将双脚放置在阴凉处来缓解,这样的症状应该怎么解决呢?首先,我建议要经过专业中医师的辨证分析,从整体的角度归纳引起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才可以考虑如何调护。通俗讲,足底发热,伴有失眠需要参考发病的年龄,全身症状,舌脉表现来综合判断。

很多人一看到脚底发热,失眠的表现,就直接诊断为阴虚火旺,五心烦热,这样的诊断是不确切的,所谓五心烦热是指人体的阴血津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亢盛的阳气外散于手足部位,引起手足心热,心胸烦热失眠的表现,同时常伴有阴虚火旺的全身表现,例如津液不足引起的口干舌燥,尿少便秘舌红苔少,虚热在体内熏蒸引起的潮热盗汗,脉细数无力。但是我在临床上发现,很多足底发热的病人,仅仅是自觉夜间足底发热,其他时间常自觉脚部怕凉,而且没有阴虚火旺的全身表现,此时就要全面的分析病证的原因和发病机理了,接下来朱大夫结合中医理论,为您做全面准确的解答。
阴虚者,水亏其源。如口渴咽焦,引水自救;或躁扰狂越,欲卧泥中;或五心烦热——《医学集成》

★阴虚火旺所导致的足底发热,失眠多梦
《黄帝内经》中说“阴虚生内热”,阴血不足,阳气亢盛,阳热在体内蒸腾形成了内热表现,这样的病证以足底发热,伴有阴虚内热的全身症状。由于阴血是人体的物质基础,阴虚体质以形体消瘦的人群比较常见,阴虚继发的阳火过剩,常导致情绪急躁,口干舌燥,舌红苔少,尿少便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等基础症状。
盖肾藏精而属水,水涸不能制火,则火燔灼其阴,以致阴虚火动——《周慎斋遗书》

★阳虚导致的足底发热,失眠多梦
阳虚是指阳气不足,温煦激发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下降,病理表现以内寒为主,典型症状是手足不温,手脚冰凉,与阴虚的典型基础表现是相反的,阳气虚常有心律缓慢,乏力气短,尿频便溏等温煦能力减弱的问题。个别阳虚患者也可发生足底发热的症状,虽然不常见但足以证明足底发热并非专指阴虚内热。其发病原因是虚弱的阳气不能固守在人体的内部,而外散于手足,中医认为“肾为水火之宅”,人体的肾火就是肾阳,肾水就是肾阴,肾阳不足,阳气不能封藏在肾中,向外散于四肢,四肢阳气郁滞,就会在局部生热,导致手足心热,就好像淘气的孩子跑到外面做坏事一样。
久病与素秉不足之人,或夜卧,或午后两脚大烧,欲踏石上,人困无神。此元气发腾,有亡阳之势,急宜加阳收纳——《医法圆通》

★饮食积滞导致的足底发热,睡眠不实
健康人的饮食水谷在脾胃的运化消化的作用下,吸收营养排泄糟粕。如果饮食过多,过饱,造成消化不良,饮食积滞于脾胃,会出现食积生热,《内经》说“脾主四肢末端”,手足四肢是脾胃所管理的部位,饮食积滞生热,势必导致手足心热,且多伴有消化不良,嗳气酸腐,便秘口臭,面色萎黄等表现。
饮食积滞应当以消食导滞为主要调护方法,食积好转后,症状多可有效改善。胃不和则卧不安——《黄帝内经》

★总结
足底发热,失眠多梦可由多种病证所导致,具体情况要根据不同病人采取具体分析,中医临床从来不会因为一个症状而判断为某种证型,需要通过整体表现来全面辨别。
足底发热,睡眠不实多与植物神经紊乱比较相似,这样的患者应当均衡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增加运动量,如慢跑,太极拳都比较不错,阴虚火旺体质注意辨别阴虚发生的具体部位,如心阴虚,肝阴虚等。切记不要过度思虑,要有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少吃辛辣,不熬夜,不生气。阳虚体质应注意防寒保暖,不要过度劳累而消耗虚弱的阳气。饮食积滞要三餐定时定量,不可过饱过饥,保护好脾胃是解决食积的关键。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