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被腰痛所困扰,到医院就诊,向医生说明自己的腰痛症状,再经过问诊其腰痛发作的时间,疼痛的性质,部位,伴随症状,采取相关的血,尿常规,彩超,CT等辅助检查明确疾病的诊断,例如突发的腰部两侧疼痛,痛不欲生,如同绞肉一样,伴有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大多是急性泌尿系结石嵌顿在输尿管引起的腰痛表现。此时,一般经过超声或者X线就可发现结石的大小,位置,积水情况。这是一套现代医学的完整的诊疗过程。

祖国医学则以辨证论治为医学思维模式,从寒,热,虚,实四个方面来确定腰痛的疾病性质和进展阶段,这一点与现代医学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所谓辨证就是根据腰痛症状为切入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搜集病人整个身体反应出的症状表现,再归类到寒热虚实的属性,以及深层次脏腑失调的问题。以腰痛为例,在中医辨证中它既是症状,又是疾病总称,问诊病人腰痛,同时腰部遇到温暖就会疼痛缓解,遇到寒凉的环境,如阴雨天就疼痛加重,这种情况大概判断属于寒湿阻滞肌肉血脉的问题,腰部为肾所主,肾阳不足,阳虚生内寒,如病人还伴有尿频,手足不温,舌淡脉沉,就可由此深入到寒湿发于肾,辨证的结论就是肾阳不足,寒湿阻滞证,可采取散寒除湿,温阳的方法调治,这是一套中医辨证的完整过程,如果与辨病相结合,本证可能发生在腰肌劳损,腰椎疾病等。接下来,朱大夫根据中医理论,为您做关于腰痛辨证分型论治的解答。

★腰痛的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的生理学离不开脏腑和经络,古代医学家的公认这样一句话,即“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五脏六腑疾病以气血阴阳失衡为主,每个脏腑的气血亏虚,都会出现所主的经络营养不足,例如腰为肾之府,腰部为肾所主,肾气亏损,无法运行腰部气血,就会出现腰疼,这属于“不荣则痛”。同时,脏腑失调后痰饮血瘀水湿等病理产物堆积,或风寒湿邪,虫积等阻塞经络又继发出经络不通的病变。这种腰痛就属于不通则痛。肾虚腰痛者,是阳气虚弱不能运动故也。经云∶腰者肾之腑,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证治准绳•腰痛》


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黄帝内经》

★腰痛的中医分型论治
根据上述中医理论,可将腰痛简单的分做以下证型:①肝肾不足,寒从内生肝分管着筋,肾分管着骨,肝肾不足后,筋骨就会退行性改变,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或先天禀赋不足的青年,以反复腰痛,腰部软弱无力下肢双腿萎软,行动困难为主要表现,伴有肝肾气血亏虚的症状,如腿抽筋麻木,头晕,肾开窍于耳,肾气虚多有耳鸣,尿频等表现。肾气不足,阳气亏虚,阳气不足阴相对亢盛,就会发生寒从内生,可引起腰部冷痛,喜欢温暖揉按,手足不温,面色晃白,舌淡脉弱的症状。以上内容可做为肝肾不足证的基本辨证内容,多见于老年退行性腰椎病,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患。


★总结
腰痛的中医分型参照基础的中医理论,论治时根据所辨证的证型以及复杂情况加以判断,如病人出现腰痛症状,应到医院确诊,明确疾病的诊断,泌尿系结石堵塞可采取规范的治疗方法,中医辨证可提供良好的治疗手段。因肝肾不足者可补益肝肾,运行气血,嘱病人多休息,勿劳累。寒湿阻滞属张仲景所讲的“肾着”,意思是腰肾被寒湿困着,可采取健脾渗湿温阳利肾的方法调治,注意防寒保暖,急性腰椎间盘病变应卧床休息,适当运动。湿热阻滞引起的腰痛应该清淡饮食,以清除湿热为主,湿热去则腰痛止,以上是基本的中医辨证分型,具体病人情况应具体分析判断,辨证核心是观察每个病人的舌脉症,分析病证之本源,再随证治之。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