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紫苏又叫“紫苏叶”,因外形颜色色紫,故得名紫苏,它的叶片呈椭圆形,正面色青绿,背面色紫,气味清香,且用途广泛,具有药食两用的特点,食用方面可拌食凉菜,也可与肉类同食,去油解腻,朱大夫在吃烤肉的时候喜欢搭配紫苏,确实别有一番风味。药用方面紫苏的功效应用较多,《中药学》将紫苏归类到发散风寒药,历代医药学家均认为紫苏具有良好的解表散寒的作用,清代医学家陈士铎高度的概括了紫苏的基本功效,他在《本草新编》中提到“苏叶散风邪之圣药,用之以发表中之风邪,尤为相宜”。
紫苏,叶下色紫,而气甚香——《本草图经》
本草著作剖析药物功效的依据主要是从气,味,形,质等方面确立的,以紫苏为例,它的气味清香,香气走窜,善于疏导气机升降运动,清主升浮发散,可作用于体表,散出人体感受的风邪。药用部位为地上枝叶,枝叶属植物的伸展状态,形质方面也主发散作用。综合分析,紫苏具有良好的发散疏导气机的功效,同理,苏梗是紫苏全草的茎,内部中空,可通达气机,善于理气,苏子是紫苏的种子,种子主瓜熟蒂落,作用力量向下主降,善于降气。接下来,朱大夫结合中医专业知识,为您做全面准确的解答。
★紫苏的功效有哪些?是如何确立的呢?
紫苏是唇形科植物,药用部位是地上的全草,紫苏的茎称之为苏梗,紫苏结的籽称之为苏子,我们提到的紫苏一般是紫苏的叶,目前,全国各地均可种植,主要产区是河北,辽宁,河南等地。功效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定:①紫苏叶质地非常轻,抓一把苏叶称一下重量,一般不过十几克。茎叶内部中空,药用部位紫苏的叶片,叶片为植物的伸展部位,可向上向外运动发散,从入药部位就可基本判定它具有发散作用。所谓发散功效是针对人体感受自然界的风寒邪气而言,风寒侵犯人体后,由于寒性收引毛孔,损伤体表卫气,导致人体出现发热怕冷,无汗等外感风寒感冒症状。寒性凝滞皮肤肌肉内的血脉,血液凝滞,不通则痛,所以风寒感冒常有周身疼痛不舒等表现。《内经》说“肺主皮毛”,皮毛受到风寒影响,扰动肺气,肺气宣发不利,常有咳嗽,咽喉不利等表现。这种情况就需要用发散风寒的药物来解表散寒,风寒排出后,症状就会好转或消失。②紫苏质地清轻,茎叶中空,主升浮发散的特性,加上叶片色紫,红紫色可深入血脉中,体现出发散血脉内外风寒的作用。间接也可宣发肺气,体现出通宣理肺之功效。③紫苏气味清香,善于走表,香气浓厚的药物主通行走窜,口尝味道也较浓厚,有明显的辛辣甘甜的味道,《内经》说“味厚则泄”,味道浓厚的药物主通降,走窜运行善于疏导气机,味辛归类于金气,金主肃降收敛,所以,紫苏有降气,理气之功效,针对肺胃不降,气滞气逆的表现,如嗳气呕吐,胃胀。轻缓的特性不伤正气,颇受临床医家的青睐。苏色紫赤,枝茎空通,其气朝出暮入,有如经脉之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是以苏叶能发表汗者,血液之汗也——《侣山堂类辩》
④紫苏气味清香,善于降气,疏导气机通畅,清香发散属阳,属正气范畴,与之相对的是腐败食物产生的浊气,尤其是水中的鱼蟹腐坏,人食用后产生的中毒症状,这类食物生活在水中,属阴,且腐败中毒后常有胃气上逆,呕吐腹胀等反应,紫苏禀赋清香正气,善于驱阴泄浊,它的降逆止呕作用可助鱼蟹等浊毒的排泄。紫苏也。得天阳和之气,故温。兼地之金味,故辛。辛则善散,温能通气,故主下气——《本草经疏》
开胃益脾,气香入胃。发汗解肌,和血下气,宽中消痰,祛风定喘,止痛安胎,利小大肠,解鱼蟹毒——《本草备要》
★总结
紫苏的功效可以总结为发散风寒,通宣理肺,理气宽中,安胎解毒。药性和缓从容,发汗力量柔和,虽不及麻黄桂枝,却不易耗气伤阴。作用力量可升可降,可升发作用到体表皮毛,驱散风寒,可沉降作用到肺胃脏腑,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作用可调整胃气上逆,鱼蟹中毒,胎气不利等恶心呕吐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的配伍使用要病证相对,不可拘泥于功效而滥用药物,要明确自身出现症状的病因病机,才能正确的配伍使用,如出现复杂情况和症状,应请专业医生给予指导,不可盲目照搬滥用药物。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文中参考了本草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